天安字典

《望江南·暮春》

时间: 2025-04-26 05:04:03

诗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03

原文展示

望江南·暮春
作者: 苏轼 〔宋代〕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
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春天的衣服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做成呢?
曲折的水面上,波浪轻轻荡漾,蕉叶稳稳地漂浮着,
微风轻柔,舞蹈的祭祀服装在风中轻轻飘动。
饮酒吟咏,尽情享受这安宁的时代。
细雨过后,哪里不在催促农夫耕作呢?
百舌鸟不再鸣叫,桃李花都已凋谢,
在深深的柘林中,只有鹁鸪在鸣叫。
春天的气息已经归于芜菁。

注释

  • 春已老: 春天已经到了末尾,暗示时光流逝。
  • 春服: 春天的衣服,指的是春季的服饰或春天的气候。
  • 舞雩: 指的是古代的祭风仪式,与风有关。
  • 酣咏: 尽情吟咏。
  • 微雨过: 雨水刚刚停下。
  • 百舌无言: 百舌鸟不再鸣叫,象征春天的结束。
  • 柘林: 指的是一种树木,象征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特别以豪放派词作著称。苏轼的诗词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富有哲理性和感情深度。

创作背景

《望江南·暮春》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末。苏轼在此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望江南·暮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又透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春已老,春服几时成”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感叹春天的匆匆而逝,似乎在问春天的美好何时才能再现。接下来的描写将焦点聚焦于春天的景象,曲水的波澜、蕉叶的稳重、风的柔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春日图景。

中间部分“酣咏乐升平”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愉悦与享受,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后面“微雨过,何处不催耕”则引入了农耕的主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切关注。最后两句以“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结束,展现了春天的凋零和静谧,留下了余韵无穷。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宁静的同时,也在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春天已接近尾声,春天的衣服(春装、春天的气候)何时才能做好?暗示时光飞逝。
  2. 曲水浪低蕉叶稳: 曲折的水面上,波浪轻轻荡漾,蕉叶稳稳地漂浮着,描绘春天宁静的水面和生机勃勃的植物。
  3. 舞雩风软纻罗轻: 舞动的祭风服装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展现春天的柔和和轻松的氛围。
  4. 酣咏乐升平: 饮酒吟咏,尽情享受这安宁的时代,体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5.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雨水过后,哪里不在催促农夫耕作,反映出农耕生活的重要性。
  6. 百舌无言桃李尽: 百舌鸟不再鸣叫,桃李花已凋谢,象征春天的结束。
  7. 柘林深处鹁鸪鸣: 在深深的柘林中,只有鹁鸪在鸣叫,描绘出春天的静谧和孤寂。
  8. 春色属芜菁: 春天的色彩归于芜菁,暗示春天的美好逐渐消散,生活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色属芜菁”将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平凡对比,突出春天的消逝。
  • 拟人: “百舌无言”,赋予鸟类以人类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各句对称,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水: 象征自然的柔美和流动,代表春天的生机。
  • 蕉叶: 象征繁茂的生命力,体现春天的生机。
  • 鹁鸪: 象征孤独与静谧,暗示春天的结束。
  • 芜菁: 代表生活的现实和无常,强调春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江南·暮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感慨
    • c) 绝望
    •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百舌无言”指的是哪种鸟?

    • a) 黄鹂
    • b) 百舌鸟
    • c) 燕子
    • d) 麻雀

答案: 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描绘春夜美景的诗作,情感细腻。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词作,展现春天的美丽与豪放。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 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与苏轼的乐观情绪形成对比。
  • 《春夜喜雨》(杜甫): 诗中描绘春雨的滋润,强调自然与生活的关系,展现出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和仲留别之什 咏智门寺前古树 投宿圣仙寮 子进子仪过予山居子进有诗次韵呈子进兄弟二 比因和首座诗有故欲撩公懒是真之句名其室日 和答斯远因梅见属三首 过曾相士所居因题 梅花六首 其五 去冬过新喻得前四句因见全真行足以成篇 妙香院僧堂后路直临溪石台古松蟠其上松之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拟规画圆 采字旁的字 方外之人 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相与有成 掩目捕雀 秃宝盖的字 包含艾的词语有哪些 趁口 睚眦之私 鸟惊鱼溃 班瑞 絡布 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穿连裆裤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