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4:44
奉和御制甘雨应祈
少皞九秋当季月,
成汤六祷动灵心。
中宵甘澍均丰浸,
尽日层云结远阴。
销去骄阳为瑞重,
招来嘉应感人深。
侧身修道殊千古,
仍叔焉能播德音。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甘霖降临,赞美了皇帝的祈雨之德。诗的开头提到在九月的明月之下,成汤王的祈祷唤起了神灵的关注。中夜的甘露滋润大地,整日的云层遮蔽了阳光,消去炎热,带来瑞气。感恩于此,诗人感慨深刻,认为即使是身处修道之路,也要将这个美好的德音传播下去。
夏竦(约998年-1070年),字文琦,号静斋,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务,熟悉儒家经典,诗文造诣颇高。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自然的深切感悟,风格浑厚典雅。
这首诗是在宋代某次祈雨仪式后的应和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重视,以及王权与民众福祉的紧密联系。诗中的“甘雨”象征着天赐的恩惠,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奉和御制甘雨应祈》是一首融情与景于一体的诗作。诗中,夏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甘霖降临时的美好场景,表现出人们对滋润的渴望和感激之情。开头的“少皞九秋当季月”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朗的秋夜,明月高悬,象征着清明和希望。接着提到成汤的祈祷,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宵甘澍均丰浸”一句,生动描绘了夜间的甘露滋润着大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文“销去骄阳”为诗作增添了层次感,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消除,象征着福祉的到来。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德治的呼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最后一句“侧身修道殊千古,仍叔焉能播德音”则更加强调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暗示着个人道德的传播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这首诗在表达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与对社会德治的推崇,强调了人与自然、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成汤”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君主?
诗中“中宵甘澍均丰浸”的意思是:
诗中“销去骄阳为瑞重”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