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御制甘雨应祈》

时间: 2025-04-24 13:24:44

诗句

少皞九秋当季月,成汤六祷动灵心。

中宵甘澍均丰浸,尽日层云结远阴。

销去骄阳为瑞重,招来嘉应感人深。

侧身修道殊千古,仍叔焉能播德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4:44

原文展示:

奉和御制甘雨应祈
少皞九秋当季月,
成汤六祷动灵心。
中宵甘澍均丰浸,
尽日层云结远阴。
销去骄阳为瑞重,
招来嘉应感人深。
侧身修道殊千古,
仍叔焉能播德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甘霖降临,赞美了皇帝的祈雨之德。诗的开头提到在九月的明月之下,成汤王的祈祷唤起了神灵的关注。中夜的甘露滋润大地,整日的云层遮蔽了阳光,消去炎热,带来瑞气。感恩于此,诗人感慨深刻,认为即使是身处修道之路,也要将这个美好的德音传播下去。

注释:

  • 少皞: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这里指的是阳光。
  • 九秋:指的是农历九月,秋季。
  • 成汤:指的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因其有德治国而闻名。
  • 甘澍:甘甜的雨露。
  • 骄阳:指强烈的阳光,通常用来形容炎热的天气。
  • 瑞重:瑞气,象征吉祥的气候。
  • 德音:美好的声誉和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约998年-1070年),字文琦,号静斋,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务,熟悉儒家经典,诗文造诣颇高。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自然的深切感悟,风格浑厚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代某次祈雨仪式后的应和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重视,以及王权与民众福祉的紧密联系。诗中的“甘雨”象征着天赐的恩惠,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歌鉴赏:

《奉和御制甘雨应祈》是一首融情与景于一体的诗作。诗中,夏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甘霖降临时的美好场景,表现出人们对滋润的渴望和感激之情。开头的“少皞九秋当季月”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朗的秋夜,明月高悬,象征着清明和希望。接着提到成汤的祈祷,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宵甘澍均丰浸”一句,生动描绘了夜间的甘露滋润着大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文“销去骄阳”为诗作增添了层次感,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消除,象征着福祉的到来。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德治的呼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最后一句“侧身修道殊千古,仍叔焉能播德音”则更加强调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暗示着个人道德的传播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这首诗在表达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皞九秋当季月:描绘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象征着清明的季节。
  2. 成汤六祷动灵心:提到历史上成汤王的祈祷,强调德治与天意的关系。
  3. 中宵甘澍均丰浸:夜间的甘露滋润大地,象征着恩惠的降临。
  4. 尽日层云结远阴:整天的云层遮蔽阳光,暗示着阳光的消失和凉爽的到来。
  5. 销去骄阳为瑞重:消除了炎热的阳光,带来吉祥的气候。
  6. 招来嘉应感人深:甘雨的降临让人感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7. 侧身修道殊千古: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表明个人修养的价值。
  8. 仍叔焉能播德音:即便身处修道之中,也要传扬美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澍”比作恩惠,以此突出雨水的重要性。
  • 对仗:如“骄阳”与“瑞重”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通过“感人深”表达对甘雨的深刻感激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与对社会德治的推崇,强调了人与自然、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雨:象征着恩泽、滋润与希望。
  • 层云:暗示着变化的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明月:代表着光明、清晰的理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成汤”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君主?

    • A. 夏朝
    • B. 商朝
    • C. 周朝
    • D. 汉朝
  2. 诗中“中宵甘澍均丰浸”的意思是:

    • A. 夜间的甘露滋润了丰收的土地
    • B. 白天的阳光照耀了大地
    • C. 秋天的干旱导致了歉收
    • D. 雨水使万物枯萎
  3. 诗中“销去骄阳为瑞重”的意思是:

    • A. 强烈的阳光带来瑞气
    • B. 炎热的阳光消失,带来吉祥的天气
    • C. 瑞气四溢,温暖了大地
    • D. 只有阳光才能带来丰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间事物的深刻感触,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整体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探讨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襄阳乐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 晓发山驿 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新荷 首春感怀 早春侍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 闻笛 转应词(二首)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说白道黑 乙字旁的字 贼秃秃 轰动一时 勿谓言之不预也 敬上爱下 志同心合 方足圆颅 三面人 星奔川鹜 石字旁的字 刑期无刑 鬥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包含拣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