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6: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6:39:51
宿小寺观主僧升座
作者:刘克庄 〔宋代〕
静处尤宜策睡勋,
径投禅榻炷炉熏。
恰为胡蝶春游美,
忽吼华鲸曙色分。
僧袒右肩方说法,
我聋左耳若无闻。
平生不作桑间恋,
草草逃包下白云。
在宁静的地方,最适合打个盹,
我直接坐在禅榻上,享受香炉的烟熏。
正如蝴蝶在春日里翩翩起舞,
突然听到鲸鱼在晨曦中吼叫,仿佛分开了色彩。
僧人袒露右肩,开始讲解佛法,
而我左耳聋了,仿佛听不见。
我生平不曾有过对世俗的眷恋,
匆匆忙忙逃离,像是躲在白云之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孟,号疏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见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与禅宗意境,富有哲理性。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氛围渐趋沉重。诗人在小寺中观察僧人讲法,感受到了禅宗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宿小寺观主僧升座》是一首将禅宗思想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诗作。诗人在小寺中安静的环境里,通过观察僧人的讲法,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开篇通过“静处尤宜策睡勋”传达了对宁静的向往,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放松。接着,通过“恰为胡蝶春游美”,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然而,诗中“忽吼华鲸曙色分”则引入了突如其来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平静之间的冲突。接下来的“僧袒右肩方说法”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时,常常会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而“我聋左耳若无闻”则表现出诗人的一种无奈与超脱,仿佛已不再关注世俗的喧嚣。
最后,通过“平生不作桑间恋,草草逃包下白云”,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漠,选择逃避,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禅意,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宁静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世界的超脱,表现出诗人对外界喧嚣的淡漠,以及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诗中“我聋左耳若无闻”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无奈与淡漠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宗教的信仰
“草草逃包下白云”中的“白云”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C. 自然的美好
D. 人生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