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20:50
耄矣犹耽学,天乎不背师。
仅馀芭受业,曾许赐言诗。
鲁兀存尊足,虞翻乏媚姿。
回头谢房魏,努力辅明时。
我年事已高,仍然沉迷于学习,求教于天,师长依然没有背弃我。
仅剩下芭蕉树下的学问,曾经许诺过给我赐教和诗词。
鲁人虽有尊严,仍旧显得笨拙,虞翻虽才华横溢,却缺乏风姿。
回头向房琯和魏公致谢,努力辅佐明时之志。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介甫,号惟庵,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作品多涉及历史、哲理与个人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流露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在刘克庄年事已高之际,依然热爱学习的心境写成。诗中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
刘克庄的《和朱主簿四首》在表现个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方面,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开篇即以“耄矣犹耽学”引入,展示了他尽管年迈,依然对学习的热爱,体现了尊师重道的态度。紧接着提及“芭受业”,表达了学习环境的简单与朴素,而非追求华丽的场所,显示出他对知识的专注。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鲁兀存尊足,虞翻乏媚姿”,则通过对比鲁人和虞翻,表现出才华与风仪并非完全成正比,反映出他对学术评价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回头致谢于古人,显示出对前贤的敬仰,同时也表露出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努力去辅佐社会的理想。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清醒认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代的关注。
整首诗表达了刘克庄对知识的追求、对师长的尊重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一位学者的风范与理想。
诗人刘克庄的年纪在诗中被称为:
A. 少年
B. 耄矣
C. 壮年
D. 中年
“鲁兀存尊足,虞翻乏媚姿”中提到的“鲁”指的是:
A. 一个国家
B. 一种植物
C. 一位诗人
D. 一种风格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热爱与执着
C. 随意应付
D. 选择放弃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刘克庄的《和朱主簿四首》都表达了对生活与学习的热爱,但前者更偏向于田园生活的宁静,而后者则强调了对知识与师道的追求。陶渊明的诗中充满了自然的宁静和自我归隐的情怀,而刘克庄则在年老之际,依然不忘师道,体现出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