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06:49
辇路曾联花底辔,
钓矶共著雪中簑。
璧瑕自是难为掩,
言玷谁云不可磨。
烦锦绣肠施月斧,
洗筝笛耳听云和。
两翁弄此穷生活,
户外浑无客履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曾经的繁华如同花底的辔头,现如今只剩孤独的钓矶和雪中的渔翁。璧与瑕本是难以掩盖的,谁又能说语言的瑕疵不能磨去呢?在这锦绣的心肠中施以月光的斧头,洗净筝与笛的耳朵,聆听那云间的和声。两位老翁在此处享受着清贫的生活,周围竟然没有一个客人光临。
“璧瑕”出自《论语》,意思是即使是美玉也有瑕疵,强调人无完人,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与人生的思考。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抒发,表达了他对孤独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思考。开篇以“辇路曾联花底辔”引入,营造出一幅曾经繁华的画面,向读者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着“钓矶共著雪中簑”,诗人通过渔翁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清幽、寂静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璧瑕自是难为掩”一句,哲理意味深远,表明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也难以掩盖其瑕疵,反映出诗人对自身缺陷的自省与接受。“言玷谁云不可磨”,则进一步探讨了人性中的缺陷与可塑性,传达出一种宽容与释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户外浑无客履过”,生动描绘了清贫生活的孤独感,但也隐含着诗人对这一生活方式的认同与珍视,体现了对物质繁华的超然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景观与隐逸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繁华世界的超然与对清贫生活的珍视,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哲学思考。
辇路曾联花底辔中的“辇路”指的是什么?
璧瑕自是难为掩中的“璧瑕”象征着什么?
诗中“户外浑无客履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A 2.B 3.B
《山中问答》与此诗在隐逸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陶渊明通过田园生活表达对世俗的超脱,而刘克庄则在自然环境中反思人生的哲理。两者皆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以上内容涵盖了《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的详尽解析及相关信息,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