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4:48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作者:苏轼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
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
散乱东墙疏竹影。
满坐清微。
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
百尺飞澜鸣碧井。
雪洒冰麾。
散落佳人白玉肌。
在五月二十四日,我来到无咎的随斋,主人汲取山泉水,放在大盆中泡白色的芙蓉花,
坐在那里的客人们悠然自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炎热感觉。
微风回旋,景色如画,
东墙的稀疏竹影散乱地落下。
满座的人都感到清凉。
寒泉流入衣袖,却并不沾湿衣物。
在梦中醒来,酒意正浓,
百尺高的飞澜在碧井中回响。
雪花般的冰水洒落,
佳人的肌肤如白玉般洁白。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夏日午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及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是一首流畅自然、意境清幽的词作,展现了苏轼在炎热夏日中寻求清凉与宁静的心境。词的开头以“五月二十四日”展开,设定了时空背景,接着描述主人为客人准备的清凉饮品,白芙蓉在泉水中浸泡,暗示着一种清新与纯洁。词中“回风落景”一句,通过自然的微风和竹影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
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与享受。用“百尺飞澜鸣碧井”一联,诗人将水的波澜与井的宁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活中的张弛有度。最后的“散落佳人白玉肌”则将自然与人间美景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表现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清凉宁静的向往,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随斋”指的是哪种环境?
A. 酒馆
B. 茶室
C. 书房
D. 斋堂
“白玉肌”形容的是谁的肌肤?
A. 诗人
B. 客人
C. 女子
D. 主人
诗中的“回风落景”意在表达什么?
A. 夏日的炎热
B. 自然的和谐
C. 酒的醇香
D. 竹子的影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哲理与情感,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的描写。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