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时间: 2025-04-26 00:11:06

诗句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

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1:06

诗词名称: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白话文翻译:

道士的法令严厉,难以再次和谐;僧侣的帽子虽小,却空无一物。
我隔着篱笆不去召唤邻翁共饮,抱着酒瓮还得提防官吏上门。

注释:

  • 道士令:指道士的法令或规章,这里暗指道士的教义或要求。
  • 僧伽帽:僧侣的帽子,象征僧侣的身份。
  • 隔篱:指通过篱笆隔开,形容两家邻居之间的距离。
  • 抱瓮:指抱着酒瓮,象征饮酒的情景。
  • 吏部:指官府的官员,这里隐含对官吏来查酒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慨沉重之时。在这个时期,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许多波折,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道士和僧侣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无奈与社交的复杂。道士的严令和僧侣的空帽,象征着世俗的压迫与宗教的虚无,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无奈感受。隔篱不唤邻翁,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尽管有酒在手,却因对官吏的畏惧而无法畅饮。整个诗篇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士令严难继和:道士的法令严格,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难以维持。
  2. 僧伽帽小却空回:僧侣的帽子虽小,却是空的,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3. 隔篱不唤邻翁饮:隔着篱笆不去召唤邻居共饮,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却又有所顾虑。
  4. 抱瓮须防吏部来:抱着酒瓮却要提防官吏的到来,表现了对自由饮酒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法令比作一种压迫,借此表达对世俗约束的反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酒瓮象征自由与欢乐,而官吏则象征着束缚与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反映了苏轼对友谊的渴望与现实的压迫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士:象征约束与严厉。
  • 僧伽帽:象征虚无与空寂。
  • 邻翁: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
  • 酒瓮:象征欢乐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 A) 道士令严难继和
    • B) 隔篱不唤邻翁饮
    • C) 抱瓮须防吏部来
  2. 诗中“僧伽帽小却空回”中“空”字的意思是?

    • A) 空气
    • B) 空虚
    • C) 空间

答案:

  1. B) 隔篱不唤邻翁饮
  2. B) 空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问刘十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作对比,二人均有豪放的饮酒情怀,但李白更强调个体的自由洒脱,而苏轼则更多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苏轼诗文研究
  2. 宋代文学概论
  3.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四十一 鹧鸪天 与袁道冲游石老人村,口占 鹧鸪天 中秋夜机上对月 鹧鸪天 夜读儒林外史感事戏作 鹧鸪天 跕和壁间女子韵 鹧鸪天 其四十九 鹧鸪天 七夕 鹧鸪天 偶欲为词,率成十五字,索解人不得也 鹧鸪天 寄昙影扬州 鹧鸪天 秋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坚如磐石 一搭两用 众患 质结尾的成语 片字旁的字 连结尾的成语 树本 口字旁的字 戎马仓皇 哀感天地 包含源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亲历 又字旁的字 天灾人祸 据鞍读书 颓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