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戏咏馓子赠邻妪》

时间: 2025-04-26 07:56:57

诗句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6:57

原文展示:

戏咏馓子赠邻妪
苏轼 〔宋代〕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匾佳人缠臂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手巧的妇人搓制馓子的情景,洁白如玉的面团被她揉捏得均匀光滑,放入碧油中煎炸,煎出金黄色的馓子,令人垂涎。夜里春眠,深知轻重,压在桌上的馓子似乎在向那位美丽的女子展示着春日的温暖。

注释:

  • 纤手:细腻的手,形容妇人手巧。
  • 玉色匀:形容面团光滑如玉,色泽均匀。
  • 碧油:指清亮的油,通常用来炸食物。
  • 嫩黄深:形容炸出的馓子色泽鲜艳,诱人。
  • 春睡:指春天的睡眠,象征着温暖和安逸。
  • 压匾:压在桌子上的馓子,暗喻美好的事物的诱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均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苏轼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戏咏馓子赠邻妪》创作于苏轼晚年,时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诗中通过对邻居妇人做馓子的细致描写,表现了生活的简单美好,体现了苏轼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邻里和谐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描绘了一个简单的插曲,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苏轼以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妇人搓馓子的细腻过程,展现了她的手艺和生活的美好。诗中“玉色匀”和“嫩黄深”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馓子的色泽与质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诱人的香气。

“夜来春睡知轻重”一句,表面上说的是对春天的感悟,实际上也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索。春天的夜晚,宁静而富有生机,令人不禁思考生命的轻重和存在的意义。整首诗以轻快的笔调描绘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人的关怀,传递出一种平和、愉悦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手搓来玉色匀:细腻的手将面团搓成光滑的形状,如同玉石般洁白。
  2. 碧油煎出嫩黄深:将搓好的面团放入清亮的油中煎炸,炸出金黄色的馓子,色泽诱人。
  3. 夜来春睡知轻重:春天的夜晚,静谧而舒适,诗人体会到生活中轻重缓急的道理。
  4. 压匾佳人缠臂金:压在桌子上的馓子,仿佛向那位美丽的女子展示着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玉色”比喻面团的洁白光滑,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将馓子描绘为有生命的物体,增强诗的趣味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邻里人情的珍视,传达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苏轼对平凡生活的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手:象征手艺和生活的细腻。
  • 玉色:代表纯净、美好。
  • 碧油:象征丰盈的生活。
  • 嫩黄:代表温暖和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主要情景是什么?

    • A. 离别
    • B. 做馓子
    • C. 赏花
  2.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面团的颜色?

    • A. 玉色
    • B. 银色
    • C. 红色
  3. “春睡知轻重”中的“春睡”指的是什么?

    • A. 睡觉的时间
    • B. 春天的氛围
    • C. 对生活的感悟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苏轼与白居易的作品常常描写生活琐事,二者在描绘生活细节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苏轼更注重生活的哲理和情感,而白居易则多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扑蝴蝶 怀远 扑蝴蝶 用词统无名氏韵 扑蝴蝶 蜀中作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折桂令·叹世间多少痴人 折桂令·朔风寒吹下银沙 折桂令·寄远 折桂令·罗浮梦里真仙 折桂令·黄四娘沽酒当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挝耳揉腮 巨雄 影灭迹绝 方字旁的字 一鳞半爪 生字旁的字 夫南 立字旁的字 包含提的词语有哪些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逼烁 髟字旁的字 草草了事 祠宫 夕字旁的字 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景结尾的成语 鼪鼯之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