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

时间: 2025-05-10 13:57:15

诗句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3:57:15

原文展示:

中秋 汪洙 〔宋代〕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白话文翻译:

今晚是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今宵展现得最为鲜明。 天空高远,月亮比平时更加明亮。 在南楼上,是谁在举行宴会欣赏这美景? 丝竹乐器奏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景:秋天的景色。
  • 今宵半:指中秋之夜。
  • 天高:形容天空高远。
  • 月倍明:月亮比平时更加明亮。
  • 南楼:指南面的楼阁。
  • 宴赏:举行宴会欣赏美景。
  •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清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洙,字子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中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首句“秋景今宵半”点明了时间,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此时最为鲜明。次句“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天空的高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后两句“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则转向了南楼上的宴会,通过丝竹乐器的清脆声音,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景今宵半”:点明了时间,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此时最为鲜明。
  2. “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天空的高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3. “南楼谁宴赏”:转向了南楼上的宴会,询问是谁在欣赏这美景。
  4. “丝竹奏清声”:通过丝竹乐器的清脆声音,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修辞手法:

  • 对比:“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
  • 设问:“南楼谁宴赏”通过设问,引出南楼上的宴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景:秋天的景色,象征着丰收和宁静。
  • 天高:天空高远,象征着无限和自由。
  • 月倍明:月亮明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丝竹:音乐,象征着欢乐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汪洙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南楼”是指? A. 南面的楼阁 B. 北面的楼阁 C. 东面的楼阁 D. 西面的楼阁

  3. 诗中提到的“丝竹”是指? A. 弦乐器和管乐器 B. 打击乐器 C. 键盘乐器 D. 电子乐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汪洙的《中秋》都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而汪洙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癸酉除夕,今年两度立春 鹧鸪天 其五十三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四首 其三 鹧鸪天 鹧鸪天 其十七 鹧鸪天四首 其二 鹧鸪天 二首 其一 乙亥二月积雨初晴,胶柏街楼居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紫乱朱 风字旁的字 骄结尾的成语 锻炼之吏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转口 避捍 山字旁的字 鸡骨支床 八花九裂 横川 豸字旁的字 世相 恣行无忌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耒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