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22:31
原文展示: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白话文翻译:
楼前各种戏剧表演争相展示新奇,只有那长竿表演巧妙得入了神。谁说女子穿上华丽衣裳就变得有力,她却还嫌轻巧,更要将人举起。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长竿”可能指的是唐代流行的杂技表演,表演者在高竿上做出各种惊险动作,显示了表演者的力量和技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晏,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了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赏杂技表演时的即兴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杂技表演的盛况,特别是对一位女性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进行了赞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表演者能够展现出如此的力量和技巧,是相当罕见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楼前各种表演的“竞争新”与“长竿”的“妙入神”,突出了长竿表演的独特和卓越。诗中的“谁谓绮罗翻有力”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反语,表面上是在说华丽衣裳使女子显得有力,实则是在强调女子本身的力与技。最后一句“犹自嫌轻更著人”,更是将表演者的自信和挑战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表演者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技艺高超者的尊重和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技艺高超者的赞美,通过对比和反语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表演者的力量、技巧和自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技艺高超者的尊重和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长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表演技艺 B. 一种武器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建筑结构
诗中的“谁谓绮罗翻有力”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反语 D. 对仗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技艺高超者的赞美 C. 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D. 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