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1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16:41
原文展示:
读吴梅村集 刘墉 〔清代〕
六朝金粉擅风流,射策东堂片玉收。 事去不无江总恨,宦成薄有杜陵愁。 凄凉法曲秦淮夜,慷慨悲歌易水秋。 宝玦飘零红袖泣,几多哀艳为君留。
白话文翻译:
六朝时期的繁华风流,如今只剩下片片玉石收藏在东堂。 往事已逝,不免有江总的遗憾,仕途成就微薄,心中有着杜陵的忧愁。 秦淮河畔的夜晚,法曲凄凉,易水之秋,悲歌慷慨。 珍贵的玉玦飘零,红袖女子哭泣,留下了多少哀艳的故事为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吴梅村的集子的阅读,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仍有不少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吴梅村集子的阅读,刘墉借古讽今,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六朝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中“六朝金粉擅风流”一句,既是对六朝繁华的赞美,也是对现实衰落的感慨。“事去不无江总恨,宦成薄有杜陵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遗憾和对现实的忧愁。后两句通过对秦淮夜和易水秋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氛,最后以“宝玦飘零红袖泣”作结,留下了深刻的哀艳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六朝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六朝、科举、江淹、杜甫等典故的引用,以及对秦淮夜和易水秋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悲凉和悲壮气氛,最后以“宝玦飘零红袖泣”作结,留下了深刻的哀艳印象。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六朝金粉擅风流”一句,六朝指的是哪个时期? A. 东汉末年至隋朝 B. 三国至南北朝 C. 唐朝至五代 D. 宋朝至元朝
诗中“射策东堂片玉收”一句,射策指的是什么? A. 射箭 B. 考试 C. 收集玉石 D. 制作玉器
诗中“事去不无江总恨”一句,江总指的是谁? A. 江淹 B. 江总 C. 江泽民 D. 江青
诗中“宦成薄有杜陵愁”一句,杜陵指的是谁? A. 杜牧 B. 杜甫 C. 杜如晦 D. 杜月笙
诗中“凄凉法曲秦淮夜”一句,法曲指的是什么? A. 法家的曲子 B. 佛教的曲子 C. 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 D. 法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