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52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静坐思考的感悟。一天的时间仿佛变成了两天,若是活到七十岁,那便是百四十年。黄金何时才能成为?白发日日增长。睁眼看到三千个秋天,光阴如飞驰的马匹,转瞬即逝。因此,东坡已然老去,珍贵的是你那一念的宁静。时机来临时我站在这个轩台,目送海上的船只离去。虽然家乡未能回归,但我在这里题诗寄托我的思绪在屋壁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均有卓越成就,风格洒脱,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身处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这首诗透过闲适的静坐,展现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受。诗中以“无事此静坐”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唤起读者的共鸣。每一日似两日之感,恰如人生的短暂,作者借此引发对生活的哲思。通过“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流露出对老去的无奈与淡然。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则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感知与时间的关系,让人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弥足珍贵。最后,作者以“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收尾,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在流亡生活中依然保持的创作热情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简练而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哲思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苏轼在晚年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无事此静坐”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开眼三千秋”中的“三千秋”意指?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