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50
岐亭五首
作者:苏轼
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幂。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州的生活感受,描绘了饮酒的乐趣和苦闷。作者感叹酸酒像稀汤,甜酒如蜜,三年来在黄州城只醉酒而不饮湿。想要再选择好的酒,一醉而易得吗?常常想着压茅柴,禁网的日子日日紧迫。西邻的朋友醉得连猪鸭都倒下了。你的家虽小,但破屋没有遮挡。哪里能得到这样的酒,让我冷面嫉妒你?想必是好事人,千石供养李白。为了你我三天都醉得不成样子,蓬头垢面,不暇梳理。夜深想要越过墙头,躺在床上想念春天的酒,忍不住落泪。你的奴仆也笑我,鬓发稀疏,牙齿缺失。三年已经四度,岁岁遭遇恶客。人生有几双鞋,别厌烦我频频来访。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华横溢,被誉为“文人之宗”。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洒脱,又有细腻柔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结合了他在逆境中的感悟,展现了他对饮酒生活的幽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诗通过饮酒的场景,反映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情感。从开头的“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反映了他对酒的两极体验,酸和甜象征着生活的苦涩与美好。诗中提及的“禁网日夜急”则暗示了他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压力与困扰。
作者在诗中频繁提到的“醉”字,既是对饮酒的渴望,也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宣泄。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借酒消愁,体现了他的豪放与洒脱。西邻的朋友醉倒的场景,展现了朋友间的欢愉与酒的魅力,同时也映射出他对友谊和欢乐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生活的调侃与自嘲,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考。最后几句“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则总结了生活的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欢乐,不必过于计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饮酒生活的幽默态度,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快乐的哲理,体现了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酸酒”与“甜酒”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三年黄州城”反映了苏轼在黄州的什么情况?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