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龙昌寺荷池》

时间: 2025-04-26 00:38:14

诗句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8:14

原文展示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碧水中,秋天的水面显得格外明净,残留的红色莲花已经凋谢了一半。从前的寥落之情,和现在在这个池塘边的景象截然不同。

注释

  • 冷碧:形容水色清冷而碧绿。
  • 新秋水:刚刚进入秋季的水。
  • 残红:指已经凋谢的红色莲花。
  • 半破莲:形容已经凋零的莲花,剩下的一部分。
  • 寥落意:指一种孤寂、凋零的感觉。
  • 池边:指池塘的边缘。

典故解析

诗中“残红”和“半破莲”的意象,反映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流逝。莲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白与高洁,凋零的莲花则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长恨歌》最为人所知。

创作背景

《龙昌寺荷池》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多次游历龙昌寺,感受到秋水和残莲带来的萧瑟情绪,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水和残莲,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状态。诗中“冷碧新秋水”与“残红半破莲”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生命的静谧与清新,后者则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凋零。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尤其是“从来寥落意”一句,表明了他对于人生苦短、岁月无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意象不仅具备视觉的美感,同时也富含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流转。诗的结构简洁,情感深刻,充分体现了白居易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冷碧新秋水:描绘秋天的水清澈而冷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残红半破莲:通过“残红”的意象,表现出莲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3. 从来寥落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暗示着对过往的思考。
  4. 不似此池边:强调当前的景象与过去的情感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秋水”和“残莲”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美与哀。
  • 比喻:水和莲花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消逝。
  • 意象:冷碧的水和残破的莲花,营造了秋天的萧瑟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碧:象征清静与冷淡。
  • 新秋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残红: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半破莲: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冷碧”是指什么?

    • A. 颜色鲜艳的水
    • B. 清冷的水色
    • C. 温暖的阳光
  2. “残红半破莲”中“残红”意指?

    • A. 完整的莲花
    • B. 凋谢的莲花
    • C. 新开的莲花
  3. 整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龙昌寺荷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知和对美的追求。白居易偏向于抒情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查询

题招隐寺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酬杨侍郎凭见寄 步虚词 杂歌谣辞·步虚词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望夫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托的成语 斗字旁的字 乌白马角 主情造意 镸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要略 木工 包含桡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猫的词语有哪些 有机质 含污忍垢 豁达大度 业字旁的字 以言徇物 偷期 一命鸣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