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41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作者:白居易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
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
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
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
晏驾辞双阙,灵仪出九衢。
上云归碧落,下席葬苍梧。
蓂晚馀尧历,龟新启夏图。
三朝联棣萼,从古帝王无。
严恭七月礼,哀恸万人心。
地感胜秋气,天愁结夕阴。
鼎湖龙渐远,濛汜日初沈。
唯有云韶乐,长留治世音。
化成同轨表清平,恩结连枝感圣明。
帝与九龄虽吉梦,山呼万岁是虚声。
月低仪仗辞兰路,风引笳箫入柏城。
老病龙髯攀不及,东周退傅最伤情。
这首诗表达了对开成大行皇帝的追思和哀悼。诗中提到,皇帝治理国家,德化广泛,传承家业,宛如尧舜时代的兄弟关系。社会制度和风俗得到了改变,文风也变得更加优秀。开成年间与贞观年间在许多事情上有相似之处。
皇帝的去世意味着双阙失去了主宰,灵魂离开了繁华的街道。云彩归向碧空,皇帝的葬礼在苍梧举行。尧的历史已逐渐淡去,新的夏图在龟的启示下展开。三朝之间的联结,历史上没有哪个帝王能与之相比。
七月的祭礼显得格外庄重,万人心中充满哀痛。大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天上乌云密布,带来沉重的阴霾。鼎湖的龙影渐行渐远,晨曦中的濛汜开始沉没。只有韶乐依然飘荡,长久留存于治世的回音中。
开成年间与贞观年间的表率清平之治,恩泽延续如枝叶相连。尽管帝王与九龄有着美好的梦境,但山呼万岁的欢呼声只是虚幻。月光低垂,仪仗队在兰路告别,风中传来笳箫声,飘入柏城。老病的龙髯再也无法攀附,东周的退位让人感到最为悲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擅长叙事,情感真挚,作品涉及社会、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诗人。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是白居易在开成大行皇帝去世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悼,以及对其治国理念的赞颂,体现了白居易对政治、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挽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开成大行皇帝的深切怀念与敬仰。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云归碧落”、“龙渐远”、“韶乐”等,传达出对于逝去的治世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沉重思考。在诗的开头,白居易强调了皇帝的德治与家国情怀,展现出对理想统治的追求。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对皇帝去世的哀痛,表达了天人感应的情景,地感秋气,天愁夕阴,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从写作手法来看,白居易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作者在诗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得读者在缅怀皇帝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哲理。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赞美转向哀悼的过程,既有对治世的向往,也有对失去的惋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开成大行皇帝的追思与怀念,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失去的悲痛。通过对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尧舜”是指什么?
A. 两位历史人物
B. 两种乐器
C. 两种花卉
D. 两种乐曲
诗中“唯有云韶乐,长留治世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亲情的关怀
对比白居易的《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白居易更偏重于对皇帝个人的追忆与哀悼,而杜甫则是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