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7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作者:白居易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
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
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
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
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
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在傍晚时分,我登上了西边的宝刹,晴朗的天空下,向东望去,看到精致的香山寺。阳光照耀着转动的楼台,似乎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冰面浮动,水波明灭,雪压低了松树,显得有些弯曲。寺中的僧人走上石阁,云雾缭绕,雁群从天而降。西京的市场喧闹热闹,而东洛则显得悠闲如同集市。曾经的游玩回忆已无迹可寻,唯有那香山的明月夜依然在心头萦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朝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喜爱,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闻名于世。白居易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主张以民为本,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关注社会民生。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在菩提寺登高望远时的感悟和对往昔游玩的追忆。香山寺作为与他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地方,诗中流露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是一首描写晚景的诗作,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引出作者登高望远的情境,展现了他身处高处的开阔视野和清新心境。接着,白居易通过“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描绘出夕阳下的楼台景象,这一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美。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以“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形象地表现了冬季自然环境中冰雪的变化与松树的姿态,渲染了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气氛。接着“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通过对僧人和飞雁的描绘,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显示出自然中人与物的和谐共处。
最后,通过“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白居易对比了两地的喧嚣与宁静,流露出他对生活节奏的思考与感慨,结合最后一句“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表达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追思。
整首诗充满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他“以诗寄情”的创作特点,是唐代山水诗的典范之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记忆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白居易在诗中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中“反照转楼台”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朦胧的山水
B. 明亮的光影
C. 阴暗的幽谷
D. 喧闹的市集
“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中,西京和东洛分别代表什么?
A. 富饶与贫穷
B. 繁华与宁静
C. 远方与近处
D. 过去与现在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往昔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怀念
C. 失落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