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30
答子勉三首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幸无他。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欲舞腰身柳一窠,小梅催拍大梅歌。
舞余片片梨花落,争奈当涂风物何。
你不去登上郎省(官府),恐怕还要去上谏坡(劝谏的地方)。
才华高的人尚未被识别,到了晚年幸好没有其他的烦恼。
马在马厩里瘦弱难以出走,邻家的鸡因寒冷而不歌唱。
寒炉里只剩下几丝火,灰堆里拨动阴影又有什么用呢?
令人惊叹的佳句,或许会让你傲慢于王公。
处士仍然保持着清白的节操,滑稽之事又何足挂齿。
深沉的情怀如同康乐,简朴的远见可及安丰。
一点儿没有世俗气息,希望能在林下相会。
想要舞动柳枝般的身姿,小梅催促着大梅歌唱。
舞动的余音中,梨花片片飘落,争奈世间风物如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文俱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斐然,作品表现出深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答子勉三首》是在苏轼与友人子勉之间的诗歌交流,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生活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表现了苏轼对于才华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思考。开头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暗含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冷静观察。中间部分通过对马、鸡、炉火的描绘,传达了生活的艰辛与寂寞,似乎在映射诗人自己的处境。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处士和王公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清白节操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人生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描绘,形成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与超然态度。
“君不登郎省”中“郎省”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为?
“寒炉余几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感受?
苏轼与李白在诗歌中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奔放,而苏轼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