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1:02
千秋节宴
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寿觞。
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玉宇开花萼,宫县动会昌。
衣冠白鹭下,帟幕翠云长。
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
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
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
在兰殿中庆祝千秋节,举杯祝愿万寿无疆。
四方传来庆祝的声响,阳光照耀着吉祥的日子。
天宫中花瓣盛开,宫殿和乡镇都热闹非凡。
衣冠华丽的人们如白鹭般飞舞,帷幕如翠云般悠长。
献上祭品形成新的习俗,朝廷的仪式传承旧章。
月亮映照着花绶带的镜子,露水缀满了彩丝的囊。
处处都有祭祀祖先的地方,年年在乡间举办宴会。
深思一德的事情,虽小却能使万人安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著名皇帝,年号开元,因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而被誉为“开元盛世”的代表。他诗文俱佳,尤以乐府和律诗见长,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千秋节宴》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国家富强,节日庆典盛行。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盛况,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
《千秋节宴》是一首描绘盛大节日庆典的诗作,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开篇即以“兰殿千秋节”引入,强调了节日的华丽与重要性。随后,诗人通过“风传率土庆”展现了全国上下共同庆祝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团结与欢乐。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玉宇开花萼”、“衣冠白鹭下”,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通过这些意象,李隆基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
中间几句“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新风尚的接纳。最后,诗人以“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作结,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统一与和谐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安康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兼具形式美与内容深度,充分显示了李隆基作为皇帝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衣冠白鹭下”将人比作优雅的白鹭,生动形象;“月衔花绶镜”则通过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节日庆典展开,传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秋节”是指什么?
A. 春节
B. 帝王的庆祝节日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衣冠白鹭下”中的“白鹭”比喻什么?
A. 平民
B. 高雅的人
C. 乡村
D. 皇帝
诗中提到的“献遗成新俗”反映了什么?
A. 对旧文化的否定
B. 新旧文化的融合
C. 对新风尚的抵制
D. 对传统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隆基的《千秋节宴》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奔放,而李隆基则在盛大节日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上更显庄重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