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0:14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我驾车前往京城,奏乐声指引着洛川。
沿途经过太华山,暂时回旋游览一番。
翠绿的山崖留下斜影,悬崖上冒着夕阳的烟雾。
四周都是巍峨的石壁,五位神仙与天空相配。
仿佛看到高高的手掌,依稀听到古老的乐音。
我终将铭刻岁月,从此铭记这灵仙之地。
华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五岳之一,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传说中有很多与神仙、修道相关的故事。诗中提到的“灵仙”与华山的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神秘世界的敬畏与向往。
作者介绍: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年号天宝,因其政治、文化成就而被后世称为“唐明皇”。他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隆基出行途中,游览华山时的所感所悟,体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途经华岳》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李隆基对华山的赞美与敬仰。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太华的壮丽景色,尤其在“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中,生动的意象勾勒出山崖的峻峭与夕阳的柔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神秘的氛围。
同时,诗中“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一句,既是对神仙存在的遐想,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人对自然与超自然的探索与敬畏。最后一句“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的珍视与铭记,展现了时光流逝与心灵深处的印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体现了人类对神秘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鸣鸾”所指的是:
A. 鸣叫的鸟
B. 吹奏的乐器
C. 指引的符号
D. 皇帝的命令
“四方皆石壁”表达的意思是:
A. 环境的美丽
B. 华山的雄伟
C. 风景的单调
D. 自然的威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隆基的《途经华岳》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隐逸与宁静,而李隆基的作品则结合了个人的旅途与历史文化,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