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经河上公庙》

时间: 2025-04-24 22:47:06

诗句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47:06

原文展示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白话文翻译

从前听说有位老者,独自生活在河边,留下了名声。
他的足迹与世俗的喧嚣隔绝,心中追求的是道义和品德。
难道因为天地的重压,就甘愿被宠辱所扰?
他矫健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中,如何屈服于世俗的坚贞?
神秘的妙门开启,清静的庙宇肃穆庄严。
在这无边无际的寂静中,谁能记得他曾经的姓名?

注释

  • 耆叟:年长者,老者。
  • 遗荣:留下的名声或荣誉。
  • 迹与尘嚣隔:他的足迹与世俗的喧嚣隔离。
  • 道德:这里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道义。
  • 宠辱:指世俗的荣华与耻辱。
  • 矫然:形容人的姿态或行为的矫健。
  • 寥廓:广阔无边的样子。
  • 屈坚贞:屈服于坚贞的信念。
  • 玄玄妙门:象征着深奥而神秘的道理或真理。
  • 肃肃:形容庄重而严肃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唐代著名皇帝,年号天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尤其以其诗词的豪放和细腻著称。李隆基统治时期,唐朝达到了极盛,文化艺术繁荣。

创作背景

《经河上公庙》创作于李隆基晚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经河上公庙》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古诗,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耆叟的高洁品德,表达了对道德的坚定追求和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诗中描绘的耆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尚。

首句“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设定了一个高洁的形象,耆叟生活在河边,远离世俗的纷扰,留下的荣誉也显得格外珍贵。接下来的“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则进一步强调了耆叟的内心追求,虽然环境喧嚣,但他却心系道德,表明了一种精神的超脱和独立。

诗的中间部分“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更是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耆叟在面对世间的宠辱时,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态度,展现了其坚贞的信念。结尾的“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则使整首诗升华至哲学的境界,强调在浩瀚宇宙中,个人的名姓如尘埃般渺小,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体现了李隆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道德价值的崇高追求,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 表达了对一位耆叟的怀念,他生活在河边,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2.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 他与世俗的喧嚣隔绝,内心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
  3.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 即使天地的重压,也不会因为世俗的荣辱而感到惊动。
  4.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 他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怎么可能屈服于世俗的坚贞呢?
  5.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 神秘的门扉开启,庙宇显得清净而庄严。
  6.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 在无边的寂静中,谁还会记得他的名字呢?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 比喻:用“神秘的妙门”比喻深奥的道理,强调其不可捉摸的性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超越世俗的荣辱,找到真正的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叟:象征智慧与高尚的品德。
  • :象征流动和变化,反映生命的无常。
  • 道德:代表着人应追求的崇高价值。
  • 宠辱:象征世俗的荣华与耻辱,反映人心的浮躁与追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耆叟生活在哪里?

    • A. 山上
    • B. 河上
    • C. 城市
    • D. 森林
  2. 诗中强调耆叟追求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道德
    • D. 权力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个人的名姓重要
    • B. 名姓在宇宙中渺小
    • C. 应该追求名利
    • D. 个体不重要

答案

  1. B. 河上
  2. C. 道德
  3. B. 名姓在宇宙中渺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经河上公庙》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道德的追求,而后者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隆基与唐代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晚步追凉二首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春寒初晴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芍药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好管闲事 闳俊 爻字旁的字 边荒 玉字旁的字 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晚食当肉 打嗝儿 口字旁的字 唱戏 巳字旁的字 片长薄技 闭境自守 乐极生哀 茫然费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