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47:06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从前听说有位老者,独自生活在河边,留下了名声。
他的足迹与世俗的喧嚣隔绝,心中追求的是道义和品德。
难道因为天地的重压,就甘愿被宠辱所扰?
他矫健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中,如何屈服于世俗的坚贞?
神秘的妙门开启,清静的庙宇肃穆庄严。
在这无边无际的寂静中,谁能记得他曾经的姓名?
李隆基,唐代著名皇帝,年号天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尤其以其诗词的豪放和细腻著称。李隆基统治时期,唐朝达到了极盛,文化艺术繁荣。
《经河上公庙》创作于李隆基晚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经河上公庙》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古诗,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耆叟的高洁品德,表达了对道德的坚定追求和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诗中描绘的耆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尚。
首句“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设定了一个高洁的形象,耆叟生活在河边,远离世俗的纷扰,留下的荣誉也显得格外珍贵。接下来的“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则进一步强调了耆叟的内心追求,虽然环境喧嚣,但他却心系道德,表明了一种精神的超脱和独立。
诗的中间部分“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更是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耆叟在面对世间的宠辱时,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态度,展现了其坚贞的信念。结尾的“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则使整首诗升华至哲学的境界,强调在浩瀚宇宙中,个人的名姓如尘埃般渺小,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体现了李隆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道德价值的崇高追求,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超越世俗的荣辱,找到真正的自我。
诗中提到的耆叟生活在哪里?
诗中强调耆叟追求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经河上公庙》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道德的追求,而后者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