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时间: 2025-04-26 00:39:45

诗句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9:45

原文展示: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作者: 李隆基 〔唐代〕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宗教哲学的追求,尤其是道教思想的向往。诗中提到,真正的宗师心境超脱于外在的物质世界,像一只顺风而行的虚舟。他不再留恋山水风景,而是选择在宫廷中游历。探讨深奥的道理已经有多少年,习惯静默的心境在秋天更为合适。看着烟雾缭绕的树林,分辨出晨曦的色彩,能听到夜晚潺潺的流水声。他在朝廷中品味繁华,寻找那份清幽的胜地。想要广泛地传播无为的道理,借此良机或许可以实现。

注释:

  • 宗师: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大师,强调其高深的境界。
  • 虚舟:比喻无所依附的心灵状态,象征自由自在。
  • 岩泉:指山石间的泉水,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 探玄:探讨深奥的道理或哲学,表现对智慧的追求。
  • 习静:习惯于安静,强调内心的宁静。
  • 烟树:指被烟雾笼罩的树木,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
  • 无为化: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在自然法则中寻求和谐与自在。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无为”思想源于《道德经》,强调顺应自然、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这种哲学思想在唐代受到广泛推崇,尤其在文人墨客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作者李隆基在诗中展现了对道教哲学的倾慕,反映了他对超然物外的心境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号玄宗,是唐代最盛大的一个时代的统治者。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热爱文艺,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隆基对道教思想的深思熟虑之际,表达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理的追求,反映了他在政务繁忙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结构,整首诗流畅而自然,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诗中通过对“宗师”的描写,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作者以“虚舟”来比喻内心的自在与自由,反映出一种道教的哲学思想。李隆基在诗中所表现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的淡薄,折射出一个统治者在权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挣扎与平衡。

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比如“烟树”、“朝色”、“夜流”,不仅营造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也促进了诗的情感表达,表现出寻求内心平和的渴望。在文化背景上,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诗人用这种方式探索与自我和解的道路,展现了人性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全诗在意境上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清幽,读来让人心神向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宗师心物外:指真正的宗师心灵超脱于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
    • 为道运虚舟:强调其追求道理的轻盈与自由,仿佛一只无拘无束的舟。
    • 不恋岩泉赏:表明他已然不再迷恋于世俗的美景。
    • 来从宫禁游:选择在宫廷内游历,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
    • 探玄知几岁:询问自己对深奥道理的理解已多久,表现出思考的深度。
    • 习静更宜秋:强调秋天的安静更适合修身养性。
    • 烟树辨朝色:在清晨分辨树木的色彩,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风湍闻夜流:在夜晚能听到流水声,展现出宁静的氛围。
    • 坐朝繁听览:在朝廷中品味繁华,暗示对权力的沉溺。
    • 寻胜在清幽:渴望寻求宁静的胜地。
    • 欲广无为化:希望传播无为的道理,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因兹庶可求:借此机会期待实现内心的渴望。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舟”比喻内心的自由状态。
    • 对仗:如“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形成和谐的音韵。
    • 象征:自然景物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幽。
  3.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精神的超越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道教的无为思想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无欲无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烟树:象征着朦胧的美和自然的宁静。
  • 朝色: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安宁。
  • 虚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虚舟”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心灵的自由
    C. 权力的追求
    D. 社交活动

  2. “烟树辨朝色”中的“朝色”指的是什么? A. 黄昏的色彩
    B. 清晨的色彩
    C. 正午的色彩
    D. 夜晚的色彩

  3.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渴望
    C. 对世俗的留恋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李隆基的追求内心宁静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两位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内心的反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道德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东吴名胜 木兰花慢·清明初过後 渔家傲·拂拂春风生草际 江城子·飞来冰雪冷无声 瑞鹤仙·喜浓寒乍退 烛影摇红·宿雨初乾 祝英台近·暖风回 木兰花慢·年年三月二 蝶恋花·门外沧洲山色近 醉高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亲昵亡间 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观者如山 谷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包含驯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贫寒 扫地尽矣 室属 厚貌深情 包含沧的词语有哪些 同生死,共患难 鬯字旁的字 趋教 举止大方 吐丝自缚 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