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56
春台望
李隆基 〔唐代〕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
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
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
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
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馀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春天的景色是那么美好,我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
视野的尽头是千里的天际,山川显得多么壮丽。
华山的重岩巍峨耸立,终南山的层峦叠嶂分外雄伟。
郊外的原野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极为迷人。
清新的气息弥漫在沟渠之间,我缓步走入华美的楼阁。
初春时节,黄莺在红树上鸣叫,归雁成双飞向绿洲。
黄鹤在太液池中飞下,牵牛星在昆明水面映出。
听闻汉朝的盛世日子,离宫别馆的趣味各不相同。
甘泉水蜿蜒流淌,映照着明亮的光辉,五棵柞树连绵不绝,连接着未央宫。
周围的楼阁和小道曲折交错,飞阁和回轩左右延伸。
我们应该想到辛苦的居士,何必说我后来又能有什么怜悯。
回想起豪华壮丽的柏梁,怎能比得上简陋的茅屋。
夕阳西沉,乌鸦黯淡地飞向山中,夕鸟喧闹地归入上林。
薄暮时分,我赏景回到轿子上,心中仍惦记着中人所需的百金。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代第六位皇帝,年号开元,因其开创的“开元盛世”而被后世称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诗歌多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春台望》写于唐代开元盛世时期,作者在春天的高台上眺望四周,感慨壮丽的自然景色与盛世的繁华,表现出一种闲适、旷达的心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春台望》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中通过高台的视角,展示了辽阔的山川与繁华的景象。开篇的“暇景属三春”既点明了春天的主题,又为后文的自然描绘奠定了基调。李隆基通过“千里际”与“山川一何壮”的对比,渲染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整首诗意象丰富,展现了多样的春季景色,如“初莺一一鸣红树”,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黄莺的鸣叫与归雁的飞翔,不仅是自然的音韵,更是生命的律动。诗中对汉朝盛世的提及,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也体现了对未来的希冀。尤其是“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
李隆基在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意境。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盛世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对辛勤生活的理解与尊重,展现了李隆基作为诗人的宽广胸怀与深邃思想。
李隆基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初莺”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甘泉”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