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19:22
原文展示
薄寒罗袖怯。教小玉添香,被翻宫。兰缸半明灭。听几声归雁,一帘微月。情波恨叶。索新词犹自怨别。梦回时雪暖酥凝,掠鬓宝鸳钗折。凄切。纹窗描绣,旧谱寻棋,变成虚设。同心对结。重来是,甚时节。怅姑苏台上,征帆何许,隐隐遥山万叠。袖红绡独立无言,偷弹泪血。
白话文翻译
轻薄的寒意让罗袖感到胆怯。让小玉添香,被子翻动在宫中。兰花形状的灯半明半灭。听着几声归雁的叫声,透过一帘微弱的月光。情感如波,恨意如叶。索要新词,仍在自怨自艾地诉说着离别。梦回时,雪般的肌肤温暖如酥,凝脂般的光泽,掠过鬓角的宝鸳钳折断了。凄凉而悲切。窗上的花纹描绘着绣花,旧谱寻找着棋局,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同心结对。重来时,是什么时节。在姑苏台上感到惆怅,征帆在哪里,远处隐隐约约的群山重重叠叠。袖中的红绡独立无言,偷偷弹落泪血。
注释
- 薄寒:轻微的寒意。
- 罗袖:轻薄的衣袖。
- 小玉:古代女子的美称。
- 兰缸:兰花形状的灯。
- 情波恨叶:形容情感复杂,既有情也有恨。
- 雪暖酥凝:形容肌肤如雪般白皙,温暖如酥。
- 宝鸳钗折:珍贵的鸳鸯钗折断了,象征着分离或不幸。
- 纹窗描绣:窗上的花纹描绘着绣花。
- 旧谱寻棋:寻找旧时的棋谱。
- 同心对结:同心结,象征着恩爱夫妻。
-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这里指代离别的地点。
- 征帆:远行的船帆。
- 袖红绡:袖中的红绡,指女子的衣袖。
- 偷弹泪血:偷偷弹落泪血,形容极度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康与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切,通过对细微情感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离别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瑞鹤仙(别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切。诗中,“薄寒罗袖怯”一句,即展现了女子在微寒中的柔弱和胆怯,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随后的“教小玉添香,被翻宫”则进一步以宫廷生活的细节,加深了女子身份的尊贵和生活的奢华。
诗中的“兰缸半明灭”和“听几声归雁,一帘微月”通过对光影和声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氛围,增强了离别的感伤。而“情波恨叶”和“索新词犹自怨别”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复杂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无尽怨恨。
结尾的“袖红绡独立无言,偷弹泪血”更是以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深刻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寒罗袖怯:开篇即以“薄寒”和“罗袖怯”描绘了女子在微寒中的柔弱和胆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教小玉添香,被翻宫:通过宫廷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女子身份的尊贵和生活的奢华。
- 兰缸半明灭:以光影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氛围。
- 听几声归雁,一帘微月:通过对声音和光线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感伤。
- 情波恨叶:直接表达了女子复杂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无尽怨恨。
- 索新词犹自怨别:女子在离别中寻求新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怨恨。
- 梦回时雪暖酥凝,掠鬓宝鸳钗折: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加深了女子的痛苦和无助。
- 凄切:直接表达了女子的悲切情感。
- 纹窗描绣,旧谱寻棋,变成虚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 同心对结:同心结象征着恩爱夫妻,但在这里却显得虚无缥缈。
- 重来是,甚时节:表达了女子对重逢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
- 怅姑苏台上,征帆何许,隐隐遥山万叠:通过对离别地点和远山的描绘,加深了女子的惆怅和无助。
- 袖红绡独立无言,偷弹泪血:以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深刻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情波恨叶”,将情感比作波涛,恨意比作树叶,形象生动。
- 拟人:如“薄寒罗袖怯”,将罗袖拟人化,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兰缸半明灭,听几声归雁”,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切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离别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的普遍情感和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寒:轻微的寒意,象征着女子的柔弱和胆怯。
- 罗袖:轻薄的衣袖,象征着女子的身份和地位。
- 兰缸:兰花形状的灯,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光影的变化。
- 归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微月:微弱的月光,象征着朦胧和凄美。
- 情波恨叶:情感和恨意的象征。
- 雪暖酥凝:肌肤的象征,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温暖。
- 宝鸳钗折:珍贵的鸳鸯钗折断了,象征着分离和不幸。
- 纹窗描绣:窗上的花纹,象征着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内心的空虚。
- 旧谱寻棋:寻找旧时的棋谱,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 同心对结:同心结,象征着恩爱夫妻,但在这里却显得虚无缥缈。
-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象征着离别的地点。
- 征帆:远行的船帆,象征着离别和远行。
- 袖红绡:袖中的红绡,象征着女子的衣袖和内心的痛苦。
- 偷弹泪血:偷偷弹落泪血,象征着极度悲伤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薄寒罗袖怯”描绘了女子的哪种情感?
A. 喜悦
B. 胆怯
C. 愤怒
D. 平静
-
“兰缸半明灭”中的“兰缸”指的是什么?
A. 兰花
B. 灯
C. 香炉
D. 酒杯
-
诗中的“情波恨叶”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梦回时雪暖酥凝”中的“雪暖酥凝”形容的是什么?
A. 天气
B. 食物
C. 肌肤
D. 心情
-
诗中的“袖红绡独立无言,偷弹泪血”表达了女子的哪种情感?
A. 喜悦
B. 胆怯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 B
- B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切。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康与之的《瑞鹤仙(别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子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切,但康与之的诗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康与之的《瑞鹤仙(别恨)》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及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