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10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在岩廊中闲暇,云彩飘荡,宴乐刚刚开始。
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像玉帛一样绚丽,千种珍品汇聚在一起,饰品的光辉闪烁。
大地与南山相连,城市则分隔了北斗的余辉。
池塘里垂柳成荫,原野和沼泽中野花稀疏。
帷幕下的光线显得更加昏暗,歌声和钟声在空中回荡,听起来似乎虚无缥缈。
兴致渐浓,归骑转身离去,依依不舍地奏响乐曲。
李隆基(685年-762年),字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时称“开元盛世”。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热爱诗歌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诗作于唐玄宗时期,正值“开元盛世”的繁荣。诗中描绘的是一次盛大的宴会场景,反映了当时朝政的富庶和社会的安定,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欢乐的诗作,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园宴。诗人在这场宴会上不仅享受到来自各方的盛情款待,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开篇以“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悠闲的氛围。随着宴会的进行,诗人观察到来自四方的朝贡,象征着国泰民安、四海归心。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展现出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宴会的欢愉相得益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联“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则蕴含了对盛宴的留恋与不舍,结束时的乐曲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份欢乐的流逝。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而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不仅有对宴会的描写,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反映了唐代盛世的繁荣与人们的幸福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盛大宴会的欢愉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唐代繁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诗中“撰日岩廊暇”意指什么?
“万方朝玉帛”中的“玉帛”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