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5:50
赐崔日知往潞州
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
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
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赐予崔日知前往潞州的恩典:
潞国新建了府邸,壶关的旧林受到宠爱。
美好的旌旗遵循了官吏的德行,让百姓心中愉悦。
礼乐在朝中显贵,神明也尊重各州郡。
扬风并非只为赠送扇子,而是借以改变风俗,像弹琴一样。
藩镇之地谣言满天飞,行宫里却雨露滋润深厚。
我会书写丞相的策文,先赐予颍川的金子。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玄宗,是唐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高峰。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还是一位有深厚文化素养的诗人。
《赐崔日知往潞州》写于李隆基统治时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清明与地方治理的良好。诗中提到的“潞国”是李隆基对地方官员的关心,表现了他希望通过良好的治理来安抚民心的愿望。
这首诗以潞州为背景,展现了唐代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理想状态。诗中首先描绘了潞国的新府和壶关的旧林,表现出李隆基对地方发展的关心与赞美。接着,诗人提到“妙旌循吏德”,说明官员的品德应当受到重视,从而赢得民心,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一联表现出朝廷对礼乐文化的重视,说明了文化在治理中的重要性。诗中的“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则阐明了改变风俗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的赠礼,而是实质上的文化引导。
后半部分提到的“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则显示了李隆基对藩镇权力的警惕和对行宫的关注,反映出他希望国家政治稳定、民众安定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邃,体现了李隆基作为皇帝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李隆基对地方治理的关心,强调了道德、文化和民生的重要性,体现了他作为皇帝的责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诗中提到的“潞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西
B. 河北
C. 河南
D. 四川
“扬风非赠扇”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赠送扇子
B. 改变风俗
C. 送礼的意义
D. 享受生活
诗中提到的“礼乐”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音乐和礼仪
C. 书籍
D. 建筑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隆基的《赐崔日知往潞州》更侧重于政治理想和文化治理,而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动荡和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两者虽然风格不同,却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不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