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平乐》

时间: 2025-05-11 19:21:10

诗句

十三年纪。

双眼明秋水。

记得那回灯影里。

替把鬓丝扶起。

小名唤作琼仙。

荑柔爱拨么弦。

伴取张星一个,夜深墙角东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1:10

清平乐

作者: 程颂万 〔清代〕

原文展示

十三年纪。双眼明秋水。记得那回灯影里。替把鬓丝扶起。小名唤作琼仙。荑柔爱拨么弦。伴取张星一个,夜深墙角东边。

白话文翻译

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双眼如秋水般明亮。记得那次在灯光下,她的发丝被我轻轻扶起。她的小名叫琼仙,柔嫩的手指喜欢拨动琴弦。她伴着张星,夜深时分在墙角的东边。

注释

  • 十三年纪:指年龄十三岁,通常指少女。
  • 双眼明秋水:形容眼睛清澈明亮,犹如秋天的水。
  • 灯影里:灯光下,指在柔和的光线中。
  • 鬓丝:指头发的鬓角部分。
  • 荑柔:指柔嫩的手指。
  • 拨么弦:拨动琴弦,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 张星:可能是指某个朋友或歌唱者。
  • 夜深墙角东边:形容夜晚深沉的时光,场景设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虽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细腻的生活场景。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人通过描绘少女的清纯与情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的关注和对青春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对少女琼仙的描写,展现了清纯的美丽与青春的活力。开头的“十三年纪”便直接切入主题,突显少女的年纪,令人想起青春的懵懂与无邪。接着“双眼明秋水”则是对她外貌的赞美,体现出一种清澈与灵动,仿佛能够看透世间的一切。灯影下的细腻动作,既表现了对她的怜爱,也暗含了情感的微妙。小名“琼仙”更是暗示她如同仙子般的美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后半部分提到的拨弦与伴取张星,营造出一种动人的音乐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她的爱好与生活情趣。整首诗在温婉的描写中流露出浓郁的情感,既有对青春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三年纪”:引入角色,设定少女的年纪,强调青春的特质。
  • “双眼明秋水”:运用比喻,形容清澈动人的眼神,传达出少女的纯真和灵气。
  • “记得那回灯影里”:提及回忆,营造出温暖的情感氛围。
  • “替把鬓丝扶起”:细节描写,表现出亲昵与关怀。
  • “小名唤作琼仙”:显示对少女的称呼,暗示其美丽及脆弱。
  • “荑柔爱拨么弦”:表现她的爱好,体现出优雅的气质。
  • “伴取张星一个,夜深墙角东边”:描绘一个静谧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明秋水”,形象生动。
  • 细节描写:通过小动作传达情感。
  • 对仗:诗句中有一定的对称结构,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少女琼仙的描写,展现了清纯与青春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怀念,蕴藏着淡淡的忧伤与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清澈与灵动。
  • “灯影”:暗示温暖与亲密的瞬间。
  • “琼仙”:代表美丽与理想化的形象。
  • “拨弦”: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少女年龄是多少?

    • A) 十岁
    • B) 十三岁
    • C) 十五岁
  2. 诗中“小名唤作琼仙”中的“琼”字可以理解为?

    • A) 珍贵
    • B) 美丽
    • C) 幸福
  3. “双眼明秋水”中“秋水”主要形容什么?

    • A) 晦暗
    • B) 清澈
    • C) 浑浊

答案

  1. B) 十三岁
  2. B) 美丽
  3. B) 清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思绪,情感更为细腻而忧伤。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主题更为沉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
  • 《古诗词解读与欣赏》

相关查询

点绛唇 杏花天 点绛唇 其二 冬至 南乡子(集句) 鹧鸪天(萧莹) 谒金门 雪后饮水慧聚寺 点绛唇·一点青阳 次韵郑逢辰直阁迁新居 其二 寿皇太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纯贞 穴井 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形的成语 毫发无遗 旡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守义 攴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雪鹤 可惊可愕 截发剉稾 后浪推前浪 歹字旁的字 骤至 不三不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