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29
清平乐 其十二
作者: 赵尊岳
踏青人去。折柳和轻絮。柳外啼鹃啼不住。曾是钿车行处。
残阳淡入烟昏。藏鸦不见斜门。裘马五陵年少,风流也黯吟魂。
春游的人们相继离去,手中折柳和轻柔的柳絮飘舞。柳树之外,杜鹃鸟不停地鸣叫,这里曾是华丽的钿车经过的地方。
夕阳逐渐淡入烟雾的黄昏,藏在树中的乌鸦也看不见斜门的影子。曾经在五陵之地年轻风流的裘马,如今只剩下黯然的吟唱与回忆。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时光的流逝,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反映出对往昔风流岁月的怀念与叹息。
《清平乐 其十二》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踏青人去”引入,描摹了春游的氛围,随后“折柳和轻絮”则表现了离别的情感,柳絮的轻盈与脆弱恰恰映射出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诗中反复提及的“啼鹃”,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内心思念的象征,令人联想到对旧时光的怀念。
“曾是钿车行处”一语,承载着对过去繁华的追忆,钿车的富丽与现在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感时光荏苒,物是人非。随后的“残阳淡入烟昏”,通过夕阳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夕阳西下的苍凉感,正如人生的渐渐老去。
最后,诗人提到“裘马五陵年少”,承载着曾经的风流与潇洒,却在“风流也黯吟魂”中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和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和对现世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春游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少、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踏青”指的是什么活动?
A. 春游 B. 冬雪 C. 夏游
“钿车”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平凡
诗中提到的“啼鹃”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快乐 B. 思念 C.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尊岳的作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通过春游展现怀旧之情,后者则是在月下独酌中抒发孤独与对理想的思考,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