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4:32
平胡
作者:李隆基 〔唐代〕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这首诗表达了边塞战事的紧迫与严峻。杂胡的侵扰突如其来,令人无奈地打破了平常的安宁。早晨传来的战报接连不断,夜晚的烽火相互辉映。将士们勇敢地准备出征,战斗在凶险之地显得更加激烈。敌骑如潮水般涌来,剑拔弩张,斗志昂扬。战场上鼓声与号角声响彻山野,龙蛇般的战士们投入激烈的战斗。鲜血染红了沙漠,武器上溅满了战斗的痕迹。雾气散去,清晨的天空显得格外宁静。如今,武功已然建立,而文德却让人感到对前朝的愧疚。
作者介绍: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以开元盛世著称。他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战争场面,表现出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战乱时期,正值边疆战事频繁、外敌骚扰的年代。李隆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将士英勇作战的赞美。
这首《平胡》以强烈的战斗气氛与悲壮的情感贯穿全诗。开篇即以“杂虏忽猖狂”揭示了敌人侵扰的突发性,接着的“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则描绘了战事的紧迫感与无情。诗中通过对将士们勇敢出征的描写,展现了英雄的气概;“按剑尽鹰扬”不仅是对士兵精神状态的描绘,更是对他们不屈斗志的赞美。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战争的惨烈场面,表现出流血牺牲的代价,尤其是“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一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战斗的残酷。最后“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则是在辉煌的武功背后,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省,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忧国忧民情怀。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情感上也引人共鸣,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激烈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将士英勇的赞美,同时反映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治的追求,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平胡》的作者是?
诗中“羽书”是指什么?
“流膏润沙漠”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