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7:20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
作者: 李隆基 〔唐代〕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
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
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
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雷声响起象征着天意的降临,风顺着国人的心意而行。
川流途经仍在晋地,车马逐渐归向秦国。
背靠陕关的山峦险峻,横穿汾水的鼓声频频响起。
草木在阳谷间依然变化,花儿在北岩上等待春天的到来。
听说有鹓鸾的客人,带来清新的词章和雅致的曲调。
我渴望能够传达音信,然而心中所想却难以表达清楚。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著名的诗人,号玄宗。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尤其在音乐和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李隆基的诗风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怀。
此诗创作于李隆基在位期间,表达了他对于国家、自然和文化交流的思考。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展示出一种宏大的天象与人心的和谐,暗示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接下来的“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则描绘了旅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归属感。
通过“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的描写,诗人不仅呈现了陕北的险峻山河,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与战争的频繁。草木的变化与花的期待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轮回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两句“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对美好文辞的向往,然而在表达感情时却感到困难。这一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文化交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思乡之情和对文化交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情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现出面对内心情感时的无奈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鹓鸾”象征什么?
“雷出应乾象”中的“应”字有何含义?
诗中描绘的“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主要表达人们对什么的期待?
《春晓》:同样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对春天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个人感受,李隆基的诗则更加宏观,涉及国家与文化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