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15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龙盘梵质层峰峭,凤展翔仪乙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
儒门弟子应难识,碧眼胡僧笑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境界,像鹤一样高立,而蛇的形势却尚未消散。五天的文字让鬼神感到忧愁。龙的形态如同盘绕的梵文,层峦叠嶂,显得十分险峻;而凤则在高空中展翅飞翔,像是把卷轴收起。正觉的印记与真实的圣道相同,邪魔的踪迹却在秘境中消失。儒家的弟子们应该很难理解这些,而眼睛碧蓝的胡僧则会微笑点头。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亦称唐玄宗。他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以其开明的政治和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而著称。李隆基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被誉为盛唐时期的代表人物。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隆基对佛教的思考与探讨中写成的,反映了他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复杂态度。诗中涉及的意象和哲理,展现了他在宗教和哲学上的深度思考。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性,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鹤与蛇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高低之分,暗示了高尚与卑微、智慧与愚昧的对立。接下来的描述则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文化与精神境界,尤其是佛教的教义与哲学。龙与凤的象征不仅仅指代神话中的生物,更是对力量与优雅的结合体的寄托。诗中反复出现的“正觉”和“邪魔”则揭示了诗人对真理与幻象、善与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歌的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最后一句中提到的“碧眼胡僧”则引导读者思考文化的交融与理解的差异,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的执着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真理与幻象、智慧与愚昧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在对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反思中,李隆基传达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智慧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五天文字鬼神愁”中的“五天”可能指代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碧眼胡僧”代表什么?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隆基的这首诗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李隆基则更注重哲理的探讨与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