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18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高适 〔唐代〕
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
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
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
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
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
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
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
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
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
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
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
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升。
看到你为国家出谋划策,令我心中充满激动。
虽有长远的计划却未能施展,高大的才华只能徒增名声。
一旦知己得志,日复一日的诏书就会来征召。
一展翅就能飞翔,谁敢在风中相争?
我策马奔向岭南,屈指迎接炙热的阳光。
北雁送我去驿站,南方的人则渴望饮冰。
那地方本就倔强,风俗多有骄矜。
那翠色的羽毛干扰平法,黄金无法捆绑直绳。
若想除去害马,切忌相信苍蝇。
魑魅不成威胁,忠贞则有凭据。
猿声不断在山中,鸢鸟飞翔路途艰难。
海岸出自交趾,江城与始兴相连。
绣衣应当节制,幕府的威势如云。
不要畏惧九嶷的险峻,必须让百越的水域澄清。
谈话中充满感激,行装即将严肃。
离别为了什么呢?云霄飞升却迟迟不见。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游子,后成为官员。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创作于高适送别朋友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前途的思考和对知己的珍惜。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既有对未来的祝福,也有对当下处境的思考。开篇即以“睹君济时略”引入,表明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与期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自述心中对自己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意象,如“北雁送驰驿”,不仅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也象征着友人将要远行的心情与期盼。
进一步,诗人对岭南的描绘,展现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对“彼邦本倔强”的描写,反映了对南方人性格的理解与包容,同时也暗示了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而“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则显示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鼓励与支持,希望他能够克服困难,成就大业。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离别的感伤,也有对未来的寄予厚望,展现了高适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望,展现了高适对理想和友情的执着与珍视,蕴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北雁”是用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策”指的是什么?
答案:1. B 2. A 3. B
高适的《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送别与远行的主题,但高适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政治理想,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