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4: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21:37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高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塔的形状如同从地面涌出一般,孤独地高耸入天宫。登上塔顶,仿佛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踏上了盘旋的虚空。塔身突兀地压迫着整个神州,巍峨壮观如同鬼神的工艺。四个角遮挡着白日,七层塔身直抵苍穹。俯视时像指着高飞的鸟,耳边则可以听到惊涛拍岸般的风声。连绵的山峦好似波涛汹涌,奔跑似的朝着东方奔去。青翠的槐树夹道而生,宫殿玲珑剔透。秋色从西方而来,苍凉的气息弥漫在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以来都是一片蒙蒙的青色。通过净化内心,才能有所领悟,这种领悟更胜于以往的信仰。我发誓将要挂下官帽,追寻那无尽的道理。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3-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号白云。高适以边塞诗和咏史诗闻名,诗风豪放,语言简练,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适与友人登慈恩寺塔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慈恩寺位于长安,是一座重要的佛教寺庙,塔高耸入云,给人以壮丽的视觉冲击。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塔的描写,引发对自然、人生及宇宙的深刻思考。首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以塔的形态开篇,带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接着,诗人采用“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仿佛与世隔绝,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诗中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细腻而生动,“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通过俯瞩和仰视的对比,增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的情感愈加浓烈,特别是最后两句“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道理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超然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高适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以下哪句描绘了塔的高度?
A. 四角碍白日
B. 下窥指高鸟
C. 登临出世界
D. 何玲珑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感到满足
D. 无所谓
“五陵北原上”中的“五陵”指代的是:
A. 五种植物
B. 古代王侯的墓地
C. 五个城市
D. 五条大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