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斯远兄入城见使君郎中且谒尚书韩先生提属李》

时间: 2025-05-23 02:20:24

诗句

上饶耆旧无曾吕,月旦多称李德翁。

闻道二难真顿有,盖公堂下求盍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20:24

原文展示:

上饶耆旧无曾吕,月旦多称李德翁。 闻道二难真顿有,盖公堂下求盍通。

白话文翻译:

在上饶,老一辈的人中没有曾吕这样的名字,但每个月的初一,人们都称赞李德翁。 听说有两件难事突然有了转机,在盖公堂下寻求如何通达。

注释:

  • 上饶: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
  • 耆旧:指年老而有声望的人。
  • 无曾吕:没有曾吕这样的人。
  • 月旦:每个月的初一。
  • 李德翁:人名,可能是一位在当地有声望的人物。
  • 二难:指两件难事。
  • 真顿有:突然有了转机。
  • 盖公堂:地名或建筑名,具体不详。
  • 求盍通:寻求如何通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上饶时,听闻李德翁的事迹后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上饶地区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对比和赞扬,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可能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赞扬的手法,展现了李德翁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望。首句“上饶耆旧无曾吕”,表明在上饶的老一辈人物中,没有像曾吕这样的人物,暗示了李德翁的独特地位。第二句“月旦多称李德翁”,则直接赞扬了李德翁的声望,每个月初一人们都会称赞他,显示了他的广泛认可。后两句“闻道二难真顿有,盖公堂下求盍通”,则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解决难题能力的钦佩,以及对他智慧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无曾吕”的对比,突出了李德翁的非凡。
  • 第二句直接赞扬李德翁的声望,每个月初一人们都会称赞他。
  •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解决难题能力的钦佩。
  • 第四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李德翁智慧的向往,希望能在盖公堂下寻求通达之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曾吕”与“李德翁”的对比,突出了李德翁的非凡。
  • 直接赞扬:通过“月旦多称李德翁”直接表达了对李德翁的敬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李德翁的敬佩和赞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智慧和通达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上饶”、“耆旧”、“月旦”、“李德翁”、“二难”、“盖公堂”。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饶”象征着地方,“耆旧”象征着老一辈的声望,“月旦”象征着时间的循环,“李德翁”象征着智慧和声望,“二难”象征着难题,“盖公堂”象征着寻求智慧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德翁”是谁? A. 一位当地有声望的人物 B. 作者的朋友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诗人 答案:A

  2. 诗中的“二难”指的是什么? A. 两件难事 B. 两个人的名字 C. 两个地方 D. 两个节日 答案:A

  3. 诗中的“盖公堂”是什么意思?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建筑名 C. 一个节日 D. 一个组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诗集》中的其他诗篇。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黄庭坚的诗作,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赵蕃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风格和主题的连贯性。
  • 可以与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对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比较不同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扫花游 扫花游 扬州个园 扫花游 扫花游·崇效寺看牡丹 扫花游 晚秋梨花 扫花游 落红 扫花游(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扫花游 久不得颐盦书,岁暮寄怀 扫花游 扫花游 春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呜囔 坐以待亡 齿字旁的字 四显 急功近名 廉隅细谨 管事 金丝草 牙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推诚爱物 可锻铸铁 衣字旁的字 以铢称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广字头的字 包含棼的词语有哪些 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