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刘叔骥梦游赤壁赋后二首》

时间: 2025-07-12 22:46:07

诗句

三国功名可立谈,赋成赤壁倍崭岩。

想君梦去神游处,慷慨风流真可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46:07

原文展示:

题刘叔骥梦游赤壁赋后二首 赵蕃 〔宋代〕

三国功名可立谈,赋成赤壁倍崭岩。 想君梦去神游处,慷慨风流真可参。

白话文翻译:

在三国时期,功名事迹可以轻松谈论, 赋写赤壁之战,更是倍感雄伟壮观。 想象你梦中神游到那战场, 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流情怀,真是值得参悟。

注释:

  • 三国:指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主要由魏、蜀、吴三个国家构成。
  • 功名:指在政治或军事上的成就和名声。
  • 立谈:轻松地谈论。
  • 赤壁:指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 崭岩: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比喻赋文的雄伟壮观。
  • 神游:在梦中或想象中游历。
  • 慷慨风流:指豪迈的气概和风雅的情怀。
  • 参:领悟,理解。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为刘叔骥的梦游赤壁赋所作的题诗,表达了对赤壁之战的雄伟景象和历史意义的赞美,以及对刘叔骥梦中体验的共鸣和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阅读了刘叔骥的《梦游赤壁赋》后有感而作。刘叔骥通过梦境的形式,重现了赤壁之战的场景,赵蕃对此深感共鸣,因此题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刘叔骥作品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壮丽和英雄的气概。首句“三国功名可立谈”,轻松地提及了三国时期的功名事迹,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熟悉和自信。次句“赋成赤壁倍崭岩”,用“崭岩”形容赤壁赋的雄伟,强调了赤壁之战的非凡意义。后两句“想君梦去神游处,慷慨风流真可参”,则表达了对刘叔骥梦中体验的共鸣,认为其梦中的慷慨风流是值得深思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首句“三国功名可立谈”,表明诗人对三国时期的功名事迹非常熟悉,可以轻松谈论。
  • 次句“赋成赤壁倍崭岩”,用“崭岩”比喻赤壁赋的雄伟,强调了赤壁之战的非凡意义。
  • 后两句“想君梦去神游处,慷慨风流真可参”,表达了对刘叔骥梦中体验的共鸣,认为其梦中的慷慨风流是值得深思的。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崭岩”比喻赤壁赋的雄伟。
  • 拟人:通过“想君梦去神游处”,将刘叔骥的梦境拟人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赞美和对文学作品的赞赏。诗人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壮丽和英雄的气概,同时表达了对刘叔骥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意象分析:

  • 赤壁:象征着历史的壮丽和英雄的气概。
  • 崭岩:比喻赤壁赋的雄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赤壁”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场战役 C. 一个地名 D. 一种植物

  2. 诗中的“崭岩”用来形容什么? A. 山势 B. 赋文 C. 风流 D. 功名

  3. 诗中的“神游”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旅行 B. 梦中的游历 C. 文学创作 D. 历史研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这篇赋文同样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与刘叔骥的梦游赤壁赋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刘叔骥的《梦游赤壁赋》:两者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但苏轼的作品更加注重对战争的哲学思考,而刘叔骥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对梦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赤壁赋》:苏轼的赋文,可以与刘叔骥的梦游赤壁赋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赵德庄吏部休沐 题黄州临皋亭 或劝病中不宜数亲文墨医亦归咎题四绝以自戒末篇又以解嘲 其四 题开元天宝遗事 小峨眉 林屋洞 减字木兰花 李次山自画两图,其一泛舟湖山之下,小女奴 题请息斋六言十首 其二 新荔枝四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掾吏 页字旁的字 市井庸愚 黹字旁的字 入股 卖降 尊刚 张设布列 心浮气粗 覆开头的成语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王言 执法如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