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9
夜游宫(苦俗客)
辛弃疾
几个相知可喜。
才厮见说山说水。
颠倒烂熟只这是。
怎奈向,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
说底话非名即利。
说得口干罪过你。
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几位朋友相聚真令人高兴。
刚见面便谈论起山水之美。
反复讨论不过是这些罢了。
可惜的是,谈了一次又一次,真是美好。
有一些新鲜的观点。
谈论的话题无非是名利。
说得口干舌燥,真是罪过。
算了,不去计较,先稍作休息,去洗耳听听。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烈,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是辛弃疾在政治失意后,与友人相聚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简单交流的珍视,以及对复杂世俗的无奈。
辛弃疾的《夜游宫(苦俗客)》是一首流露出对友谊与世俗名利的深刻思考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辛弃疾以轻松的口吻描绘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欢愉,初见面时谈论自然之美,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然而,随着话题的深入,诗人意识到大家的谈论逐渐转向了名利,这是他感到无奈的地方。诗中反复提到的“说”,不仅是对话的描述,也是对话题的反思,显示出辛弃疾对世俗化的批判与自我解嘲。
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决定不再追究这些复杂的名利关系,而是要“去洗耳”,象征着希望能够洗净耳朵,听到更清新的声音,重新寻找生活的本真。整首诗在表达对世俗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士人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辛弃疾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以及对生活本真的追求,展现了一个士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谈论主要围绕哪些话题?
A. 自然风光
B. 名声与利益
C. 个人经历
D. 家庭事务
辛弃疾对友谊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屑一顾
B. 珍视与喜悦
C. 疏远与冷淡
D. 期待与依赖
“去洗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清洗耳朵
B. 渴望听到新鲜事物
C. 忽视他人的意见
D. 追求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相比,李清照的词则更加细腻柔美,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两者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上,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辛弃疾更倾向于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