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8
《一翦梅》
作者:辛弃疾 〔宋代〕
歌罢尊空月坠西。
百花门外,烟翠霏微。
绛纱笼烛照于飞。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酒入香腮分外宜。
行行问道,还肯相随。
娇羞无力应人迟。
何幸如之。何幸如之。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歌唱结束后,月亮缓缓落下的情景。百花的门外,烟雾缭绕,显得朦胧而美丽。红色的纱帐下,烛光摇曳,照亮了一切。归去吧,归去吧,酒入喉咙,面颊分外红润。一路上问候,是否愿意陪伴我同行。她娇羞而无力,回应得慢了些。真是多么幸运啊,多么幸运啊。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晚号孤雁,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将领。他在军事上有较高的成就,同时以词作见长,富有豪放之气。辛弃疾的作品常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的情感,风格多样,既有激昂的豪情,也有细腻的柔情。
《一翦梅》是辛弃疾在经历了个人的政治失意与生活困境之后,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主要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一翦梅》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歌罢尊空月坠西”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夜晚的结束与孤独的开始。接下来描绘了“百花门外,烟翠霏微”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红色纱帐下的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照亮了飞舞的思绪。
“归去来兮”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酒入香腮分外宜”则传达了在欢愉中对爱情的期待,酒的醉意与脸颊的红晕相得益彰,展现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后半部分的“娇羞无力应人迟”则道出了爱情中的羞涩与无奈,最后以“何幸如之”收尾,既是一种感慨,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深刻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歌唱后的景象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一翦梅》的作者是?
诗中“归去来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酒入香腮分外宜”中的“香腮”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