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9:55
彼茁江汉姿,当春风露足。
美芹或以献,深愧野人腹。
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
更怜无俗韵,爱竹不爱肉。
渠侬如石鼎,正作蛟龙缩。
欲烹无鱼来,苍蝇声绕屋。
这位在江汉水域里茁壮成长的人儿,正值春风拂面,露出脚踝;
美味的芹菜或许可以奉献给你,然而我却深感愧疚,因为我只是一介乡野之人。
你的诗歌穷尽了草木之情,而我的骚诗却愿意为你做奴仆;
更可怜的是我没有世俗的韵味,爱竹的却不爱肉。
他就像一口石鼎,正如蛟龙般蜷缩;
想要烹饪,但无鱼可捕,苍蝇在屋子里嗡嗡作响。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深受后世喜爱。
该诗作是在辛弃疾与吴克明的诗词往来中产生,吴克明的诗作引发了辛弃疾的共鸣,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世的自省与谦卑。
辛弃疾的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敬意。诗的开头便以“彼茁江汉姿”引入,描绘出江汉水域的春日生机,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他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和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展现出他作为“野人”的无奈与谦卑。
“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一句,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显示出他愿意以自己的才华为对方服务的谦卑心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辛弃疾的自我认知,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互相欣赏与谦让的风气。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物象的描写,展现了辛弃疾对竹子的偏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拒绝,显示出他追求清雅高洁的志趣。而“欲烹无鱼来”则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虽然心中有理想,但现实却无法实现,最终只能听任苍蝇的嗡嗡声在耳边徘徊。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透出一份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辛弃疾的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欲烹无鱼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对竹子的喜爱象征着什么?
可以将辛弃疾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辛弃疾更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自省,而李白则表现出放浪形骸的洒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