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35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
辛弃疾 〔宋代〕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
合作雪堂猜。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鉏菜甲,
老子正须哀。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这首诗寄给我的是五云字,正好是在饮酒时送来的。
东风已过,归来的大雁不见那客星的身影。
听说窗外的风月之事,更添了诗人手杖的行走,
一起在雪堂中猜测。
在干旱的年份,不要留客,
在雨季时要让他来。
短灯下,长剑铗,想要生苔。
雕弓挂着无用,照影映在清杯中。
多病的我关心药物,微微采摘亲手种的菜。
我年老了,正需要悲哀。
夜雨敲打北窗竹,更请野人来栽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危机,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期间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内有权臣干政,外有金军侵扰,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局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水调歌头》以其清新典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苦短的思索。诗中提及的“东风过尽归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事的感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与此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在岁旱和霖雨的交替中,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形式上,这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增强了诗的美感。诗中“短檠灯,长剑铗”,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以清淡的笔触描绘出一种淡然而深刻的生活哲学,显示出辛弃疾作为一位词人的成熟与睿智。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寄给我的五云字,正好是在饮酒时送来的,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春天的风已经过去,归来的大雁却看不见流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友的失落。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
听说窗外的风月之事,更添了诗人的行杖与履带,表达了生活的细腻和情感的细腻。
合作雪堂猜。
一起在雪堂中猜测,表现了诗人的幽默与思念。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在干旱的年份,不要留客,雨季时再让他来,反映了对友人的期待和生活的无奈。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短灯下,长剑挂着,想要生苔,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执着。
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
精美的弓挂着无用,映照在清杯中,表达了诗人对武器的无奈与对饮酒的享受。
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鉏菜甲,
多病的我关心药物,微微采摘亲手种的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老子正须哀。
年老的我正需要悲哀,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夜雨敲打北窗竹,更请野人来栽种,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短檠灯,长剑铗”的意思是?
A. 短的灯光和长的剑
B. 短的灯和长的剑无用
C. 短的剑和长的灯
D. 短的灯光和长的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与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轼的作品更显洒脱和哲理,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而辛弃疾的作品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通过对比可见,两位词人虽然都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在情感和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