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16:20
玉楼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渠摄郡时事往年茏葱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回忆起往年在茏葱的堂前小路上,看到路人夸赞通判的治雨之功。去年我拄着拐杖经过瓢泉,看到县吏低头,百姓们在旁嘲笑。学习古代圣贤的文章,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感受到的只是苦涩。酒杯前,眼泪已无法再流,明天我就要送君上天。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与李清照齐名,词风豪放,富有激情。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辛弃疾的创作多与其身处的动荡时代有关,特别是在南宋与金朝的对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辛弃疾的《玉楼春》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与个人经历相交织,既有对往昔光景的追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开头通过对“渠摄郡时事”的描写,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的关注,随后提到路上人夸通判治雨的情景,显示出对官员治理的评价和对民生的关切。
诗中“去年拄杖过瓢泉”的描写,生动体现了作者的年迈与无奈,而“县吏垂头民笑语”则揭示了对地方官员的不满和百姓生活的艰辛。接着,诗人提到“学窥圣处文章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与自我学习的渴望,但最终却感叹“清到穷时风味苦”,显示出在困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最后的“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则是对友情的深情告别,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整首词在情感上起伏跌宕,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谊与社会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玉楼春》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谊的怀念
B. 对政治的批评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满意
“去年拄杖过瓢泉”中的“拄杖”代表了什么?
A. 年轻
B. 失落
C. 衰老
D. 健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涵盖了《玉楼春》的多方面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