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09
作者:辛弃疾 〔宋代〕
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
人生何必醉为乡。
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
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
从今三万六千场。
青青头上发。
还作柳丝长。
醉酒的帽子、吟唱的鞭子在花间不停摇曳,然而却引来花儿一起商量。
人生何必为了故乡而醉酒呢?
就让酒斟得浅一些,休要再忙于吟诗了。
即使一斗酒可以让我们在风月中畅饮百遍,又何妨让老子继续前行。
从今往后有三万六千场饮宴。
白发如青丝般长,
依旧如柳条般柔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及将领,因其作品中常有豪放与悲壮的风格而被称为“词中之龙”。辛弃疾的创作生涯受到了时代动荡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影响,作品多表现对故国的眷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心中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此时,他常借酒浇愁,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哲思的词作。首句“醉帽吟鞭花不住”,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放纵而又愉悦的状态,仿佛是在描述一场热闹的宴会。随着下文的展开,诗人逐渐将思绪转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他指出人生不必为了故乡而醉酒,意在劝诫人们要珍惜当下,少些对过去的执着。接着,他提到“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这是对自我的告诫,要学会放下繁忙与追求,回归简单的生活。最后,他以“青青头上发”作结,既感慨人生的短暂,也传达了一种无奈与释然。
整首词通过对酒与诗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有对欢乐的追求,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辛弃疾用酒来象征人生的欢愉与悲苦,展示了他豪放而又深沉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饮酒狂欢的反思,以及对生活中追逐欢乐与自由的向往。辛弃疾通过对酒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既豪放又无奈的情感,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放下执念。
诗词测试:
“醉帽吟鞭花不住”中,醉帽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放纵
C. 无奈
D. 悲伤
诗中提到“从教斟酒浅”是为了表达什么?
A. 劝人饮酒
B. 提倡节制
C. 追忆往昔
D. 忘却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