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5:07
丁酉岁,吾北征。
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
乃慨然仰叹。
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
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
寄终南卢居士。
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5:07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在丁酉年,我北上征途。走出蓟门,回望燕国的旧都,其城池已经衰败,遗迹也已无存。由此我感慨不已,想起曾经乐生与众贤士的盛游。于是我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记之,寄给终南的卢居士。这里也是轩辕的遗迹。
我北登蓟丘向远望,寻求古轩辕台。应龙早已不见,牧马只见黄沙一片。我还想念广成子的遗迹,躲在白云之中。
南登碣石阪,远望黄金台。群山尽是高树,昭王又在何处?霸图已然失落,驱马归来吧。
王道已然昏暗,战国之中争相贪兵。乐生何等激动,仗义下齐城。
雄图最终夭折,遗叹寄给阿衡。秦王日渐无道,太子的怨恨也深。
一闻田光的义举,匕首赠送千金。虽然事情未能成就,千年后仍令人心痛。
自古皆有死亡,徇义的人却少见。奈何燕太子,仍然让田生疑虑。
伏剑已经如此,感动得泪水沾湿衣衫。大运已然沦落三代,天人罕见有识之士。
邹子何其渺小,漫谈九瀛的垂涎。兴亡已千载,今又何必推诿。
逢时才是最珍贵,历代也并非没有才人。隗君又何其幸运,得以建立黄金台。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主张诗歌应富有哲理,表达情感,风格清新而有力。陈子昂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代兴亡的回顾,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反映了作者对义与道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是一首饱含历史感的诗作,展现了陈子昂对古代兴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轩辕台、黄金台等古迹的描写,传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诗人通过对燕国的叹息,表达了对王道沦丧的失望,展现出时代的悲哀与个人的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回顾,更深入地探讨了义与忠的主题。如在提到田光义举时,诗人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钦佩,同时也感受到那种义举最终未能立足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陈子昂对历史的敏感、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眸,探讨了兴亡的哲学,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测试: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田光”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轩辕台”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