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47:41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匈奴尚未被消灭,魏绛又再次出征。
在三河之道上,依依不舍地告别,想要追赶那六郡的英俊之士。
雁山横亘在北方,狐塞与云雾相接。
不要让燕然山上的碑文立起,只留给汉朝将领的功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0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后因反对权臣而遭贬谪。他的诗风峻拔,情感真挚,擅长抒发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子昂的晚年,正值国家动乱、边疆不宁之际。他写作此诗是为了表达对将士出征的支持与祝福,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送魏大从军》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魏绛出征的期许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开篇提到“匈奴犹未灭”,展现出当时国家面临的威胁,同时也暗示着出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下来的“怅别三河道”,则流露出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将士的不舍之情,表现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北方的险峻地形,象征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士们能够战胜敌人,立下赫赫战功,而不是仅仅留下碑文以供后人铭记。这种情感不单是对魏绛的祝福,更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的期盼与敬仰。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和将士的忧虑与期盼,同时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而努力奋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匈奴”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北方游牧民族
c. 南方民族
诗人对魏绛出征的态度是?
a. 不赞成
b. 期望与祝福
c. 漠不关心
“勿使燕然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将士的希望与期盼
c. 对历史的遗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送魏大从军》相似,都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将士的敬意,展示了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