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9:46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作者: 王维 〔唐代〕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壮丽的自然风光。首先提到楚地和湘水在远处相接,荆门水道连接着九条江流。江水流淌在天地之间,山色似有似无,交织在一起。郡城和村镇浮现在前方的水面上,波浪随风荡漾在远空中。襄阳的好天气和微风让我陶醉,想与山中的老翁一同醉饮畅聊。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狭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因其诗歌中蕴含的自然、哲理而被誉为“诗中有画”。王维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王维游览汉江时,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饮的惬意时光。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深情。
《汉江临泛》是一首典型的王维风格的五言律诗,诗中通过对汉江流域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江河与山色的和谐美。全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开阔、悠远的感觉。开篇提到“楚塞三湘接”,用地理的视角引入,立刻让读者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辽阔。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则通过对比和隐喻,描绘出江水与天空、山色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接下来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通过影像的描绘,展现了水面上城市的倒影与波动,生动形象。最后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则将整个意境引向一个温暖而宁静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与自然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蕴含了王维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双重身份,使得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更为丰富而深刻。
整首诗通过描写汉江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沉醉,体现了王维诗中常见的山水情怀与人生态度。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九派”指的是哪个江的支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汉江
D. 珠江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的宁静
B. 友人的陪伴
C. 酒的美好
D. 以上皆是
王维的《汉江临泛》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但王维更倾向于安静的思考与欣赏,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饮酒畅怀。两者各有千秋,共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楚塞三湘接,荆(jīng)门九派通。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yì)浮前浦(pǔ),波澜(lán)动远空。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