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乌衣巷》

时间: 2025-04-26 00:21:53

诗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1:53

原文展示: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话文翻译:

在朱雀桥旁,野生的花草开放,
乌衣巷口,夕阳正斜照着。
昔日王谢家堂前的燕子,
如今却飞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雀桥:朱雀桥是古地名,位于南京,朱雀为中国古代四象之一,象征南方。
  • 乌衣巷:乌衣巷在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当年王谢家族的盛名而得名。
  • 夕阳斜:夕阳的光线倾斜,形象描绘了傍晚的景象。
  • 王谢堂前燕:指王家与谢家的燕子,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与荣耀。

典故解析:

  • 王谢:王导与谢安,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燕子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雨村,晚号愚溪。刘禹锡以诗文见长,尤其是五言、七言律诗,其作品常透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乌衣巷》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身处陌生的环境中。诗中描绘了昔日繁华的王谢家族与现今普通百姓的生活对比,反映了社会变迁与历史的无情。

诗歌鉴赏:

《乌衣巷》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社会观察的绝句。诗人通过朱雀桥与乌衣巷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忆。在夕阳的映照下,古老的巷口显得既温暖又略带苍凉,展现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仿佛让读者置身于这个宁静的环境中。接着“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的光线透出一种温柔的忧伤,这样的时刻让人不禁思索曾经的繁华。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化了主题,提到“旧时王谢堂前燕”,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反思。这些燕子曾飞入高门大户,如今却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一变化不仅表达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情感的共鸣,使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朱雀桥边野草花”:描绘出河边的自然风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2. “乌衣巷口夕阳斜”:时间设定在傍晚,夕阳的光影渲染出一种宁静与思索。
  3. “旧时王谢堂前燕”:提到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唤起对过去的怀念。
  4. “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象征社会的变化与普遍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王谢的繁华与百姓的平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意象:夕阳、燕子、野草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平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雀桥:象征着古老与美丽。
  • 乌衣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燕子:吉祥与自由的象征,代表着希望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乌衣巷》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白
    C. 刘禹锡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 A. 王导与谢安
    B. 王维与谢朓
    C. 王羲之与谢灵运
    D. 王昌龄与谢道韫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但刘禹锡更侧重于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对比,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晋代。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寻常:平常。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相关查询

答倪生德中来韵 送谢太守 寄沈秋渊四绝句 小香 绿阴亭诗 舟过黄店 寿岂诗 杭州龙翔宫重建辞 玄妙观重建玉皇殿诗 木斋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删落 伏候 三点水的字 丛山峻岭 方字旁的字 包含丽的词语有哪些 九天九地 解放社 一吐为快 母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索然无味 离本依末 明开头的成语 寒碎 在此存照 門字旁的字 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