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时间: 2025-07-27 11:31:21

诗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 一作 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31:21

原文展示: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白话文翻译:

寒山渐渐变得苍翠,秋水在阳光下缓缓流淌。
我倚着拐杖,站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傍晚的蝉鸣。
渡口边的余晖洒落,村庄里升起孤独的炊烟。
我偶然遇到接舆,醉酒高歌于五柳树下。

注释:

  • 寒山:指寒冷的山,象征秋冬季节的景象。
  • 苍翠:形容山色青翠。
  •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而细微的样子。
  • 倚杖:指用拐杖支撑,表示年老或有些疲惫。
  • 柴门:村庄或田园中的木门,表示生活的朴素。
  • 临风:迎着风。
  • 暮蝉:傍晚时分的蝉鸣,带有忧伤的情感。
  • 渡头:渡口,河岸边。
  • 孤烟:炊烟,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孤独。
  • 接舆:指古代隐士接舆,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
  • 五柳:五柳先生是东晋隐士陶渊明的代称,代表归隐与淡泊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维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王维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五言律诗,展现了王维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冬交替的自然画卷。开篇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了寒冷的山在秋日阳光下依旧展现出青翠的一面,似乎在强调自然的生机与变化。接着“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则展现了诗人倚靠在柴门外,悠闲地听着傍晚的蝉鸣,这一画面充满了宁静与淡然。

后四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孤独,夕阳的余晖与村里的炊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孤寂的情感。而最后一句“余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则将诗人的思想引向了更高的境界,提到接舆这一隐士,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淡泊的心态,展现了王维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秋山与秋水的美景,表达了自然的生机。
    • 第二联通过“倚杖”和“听暮蝉”传达了诗人安静的生活状态。
    • 第三联呈现了夕阳和村庄炊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四联借接舆的醉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山转苍翠”与“秋水日潺湲”,形成对称美。
    • 比喻:用“孤烟”象征乡村的宁静。
    • 拟人:通过“听暮蝉”赋予蝉鸣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孤独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了王维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寒山:象征着自然的高远与宁静。
  • 秋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暮蝉: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思乡之情。
  • 孤烟: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 五柳:象征着隐士生活的理想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暮蝉”代表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忧伤
    • C. 喜悦
    • D. 愤怒
  2. “倚杖柴门外”中的“柴门”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朴素生活
    • C. 繁华
    • D. 远方

答案

  1. B. 忧伤
  2. B. 朴素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白的诗风对比:王维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隐逸情怀;李白则常以豪放、奔放的情感和洒脱的个性著称,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维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资料。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注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chán)湲(yuán)。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潺湲: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馀(yú)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渡头:渡口。余:又作“馀”。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复值接舆(yú)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赏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相关查询

山中 春到 出闽中四首 其二 偶赋 卜算子 用坡仙韵 嘉泰壬戍归省坟墓感仲叔旧所惠诗及延庆堂梦 朝云 六言 赋潜庵墨梅 赠方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岂独 攴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讼曹 操券而取 推鞫 斤字旁的字 心闲手敏 观者如云 汗青头白 情深骨肉 得陇望蜀 助画方略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