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9:14
赠僧五首 钵塔院如大师
白居易
百千万劫菩提种,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
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
慇勤一戒重千金。
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的深切敬意。菩提树的种子经历了无数劫数,才能结出功德的果实。若不认真持守僧人的清苦生活,如何能报答佛陀的深恩厚德?慈悲之心如同天神的眼睛,清净的内心没有尘埃。每年参加八关斋戒,受到九次授戒,恭敬严守戒律如同千金般重要。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文,尤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常年在佛教寺庙中与僧人交往,观察到僧人的修行生活,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僧人修行的赞美和对佛教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的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与敬仰。诗中首先提到“百千万劫菩提种”,强调了修行的艰难与漫长,暗示了每一个成就背后都需付出无尽的努力。接着,通过“若不秉持僧行苦”来警示,若不认真对待修行,便无法回报佛陀的深恩,表达了修行者应有的责任感。
“慈悲不瞬诸天眼”一句,传达出慈悲是恒久不变的至高品质,而“清净无尘几地心”则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最后,提到“每岁八关蒙九授”,体现了僧人对戒律的重视,说明只有严守戒律,才能获取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体悟,反映了他对人生、信仰与修行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的赠诗,更是对每一个人修行生活的深刻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比如“慈悲不瞬”与“清净无尘”形成对比,突显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尊重与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强调修行者应当以感恩之心来面对自己的修行与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千万劫”指的是:
A. 许多年的辛苦
B. 众多的菩提树
C. 修行的漫长过程
“每岁八关蒙九授”中的“八关”指的是:
A. 八种戒律
B. 八个国家
C. 八个节日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佛教的历史
B. 对僧人修行的赞美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作品与唐代其他诗人的佛教诗作进行比较,如王维的《相思》或李白的有关佛教的诗作,探讨不同诗人在表达佛教思想时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白居易的诗更为直接和生活化,而王维则常用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