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时间: 2025-05-01 03:36:11

诗句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6:11

原文展示: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白话文翻译:

我本与戴征君在竹林中同师学习,
但因偶尔被名利所牵引,久而久之忘却了讨论真正的道理。
昨日收到了山中的信件,寄来的书信中责备了我。

注释:

  • 岐山:地名,位于陕西省,寓意深远的地方。
  • 戴征君:诗人的朋友或同学,可能是指某位志同道合之人。
  • 竹上坐:在竹林下坐着,象征着清雅的生活。
  • 名利引:被名利所驱使,意指追逐名利。
  • 真果:真正的道理或果实,强调哲学或思想的深入探讨。
  • 山信:来自山中朋友的信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字季长,号青山,生活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成于李端旅途中,他在岐山游历时,感受到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追求名利而忽视真正理想的反思。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内心追求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自身追求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利之事的牵引使得他们的初心逐渐淡忘。诗人用“久废论真果”表达了对真理和哲学讨论的冷淡,反映出对自我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迷失。最后一句“寄书来责我”则是对友人的回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愧疚和对友谊的珍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引发了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表明诗人与友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学习经历,强调友谊的深厚。
  •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反映出诗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对真理的追求,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通过收到友人的信件,表达了对自己近况的反省,友人的责备成为诗人自我反思的契机。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的清雅学习与如今的名利追逐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失落。
  • 隐喻:竹林象征着清雅和志趣,而名利则是对清净生活的侵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生的追求,提醒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不应忘却内心对真理和友谊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的品德和志趣。
  • 山信:代表友谊的寄托,传递思念和反省的情感。
  • 名利:象征世俗的追求,警示人们勿陷入物质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端与哪位朋友同师学习?

    • A. 张尹
    • B. 戴征君
    • C.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真果”指的是什么?

    • A. 名利
    • B. 真理
    • C. 友谊
  3. 诗人因为什么而久废讨论?

    • A. 旅行
    • B. 名利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端的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两者都体现出唐诗的哲理深邃和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水龙吟 西虢 木兰花慢 无俗念 性通 忆江南 忆江南 凤栖梧 道友见访于磻溪 凤栖梧 凤栖梧 凤栖梧 上丹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因循敷衍 临览 坚如盘石 建之底的字 驽羸 飞砂走石 尢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包含昊的词语有哪些 莫逆交 止字旁的字 毛蚴 喜宴 万劫不朽 两头和番 双开头的成语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