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4:52
哭李端
作者: 周朴 〔唐代〕
三年翦拂感知音,
哭向青山永夜心。
竹在晓烟孤凤去,
剑荒秋水一龙沉。
新坟日落松声小,
旧色春残草色深。
不及此时亲执绋,
石门遥想泪沾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李端的深切怀念。三年来,友情如刀剑般的磨砺,让我感到知音难觅。我在青山下哭泣,心中无尽的哀伤。清晨的竹林中,孤独的凤凰已经离去,而荒凉的秋水里,曾经的英雄也沉没无踪。新坟旁,夕阳西下,松树的声音显得微弱;旧时的色彩已随着春天的逝去而黯淡,草色变得深邃。此刻,亲情无法再现,只有遥望石门,泪水已沾湿衣襟。
作者介绍:周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涉及友谊、离别等主题,风格清新而感伤。
创作背景:李端是周朴的挚友,此诗是为悼念李端而作,表达了深厚的友谊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唐代社会动荡,朋友之间的离别与生死是常态,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友谊的珍视。
《哭李端》是一首深情而感伤的悼亡诗,表现了诗人对已逝友人的无尽怀念。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孤寂和哀伤的情绪。首联“三年翦拂感知音”开篇即点明了与李端的深厚友谊,三年的时光如同刀剑般磨砺着彼此的感情,暗示着他们之间的深刻理解与共鸣。而“哭向青山永夜心”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友人的哀悼,青山的永夜象征着诗人无尽的悲痛和孤独。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竹在晓烟孤凤去”和“剑荒秋水一龙沉”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与失落感。竹林中的孤凤和秋水中的沉龙,分别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英雄的陨落,暗示着李端的离去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对整个时代的一种叹息。
最后四句则通过对新坟和旧色的描绘,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在夕阳下的新坟旁感受到的微弱松声,和春天的草色已深,都是对生命的无常与友谊的惋惜。而“不及此时亲执绋”一句更是点明了对友情的渴望,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在悲伤中对友谊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递了友情的珍贵与脆弱,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伤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呈现了个人情感,还折射出唐代人对生命、友谊及自然的思考,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李端的怀念?
A. 三年翦拂感知音
B. 剑荒秋水一龙沉
C. 不及此时亲执绋
D. 新坟日落松声小
“竹在晓烟孤凤去”中,孤凤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逝去的美好
C. 自然
D. 生命
诗中提到的“石门”象征什么?
A. 知音
B. 远方的思念
C. 生命的终结
D.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周朴的《哭李端》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但周朴的作品更多地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孤独感,而杜甫则通过对家庭的思念表现出更为深沉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与意象运用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