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无等岩》

时间: 2025-04-26 05:26:19

诗句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

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19

原文展示:

无等岩
作者: 周朴 〔唐代〕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白话文翻译:

在山岩的上方建筑中,藤影摇曳,仿佛一座天台。那不知名的树在檐前生长,我曾向道士询问,岩石是怎样降临于此的。

注释:

  • 藤影:指藤蔓的影子,象征幽静、朦胧的环境。
  •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僧人,常与佛教的清净、超脱等概念相关。
  • 不知名树:指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寓意对自然的敬畏和不解。
  • 道人:指道教的修行者,通常具有深厚的哲理和智慧。

典故解析:

  • 天台:这里可能指代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心境。
  • 岩下来:可能暗示自然的形成与变化,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哲学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朴,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景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与道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宗教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宁静的山水景象开篇,借藤影和高僧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感。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由对环境的描写转向对自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表现出对生命本源的思考。通过不知名的树和道人的问询,诗人引导读者去思索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岩下来”更是点明了自然的神秘与不可知性,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整体上,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建造上方藤影里”:描绘了山岩上的建筑,藤影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高僧往往似天台”:高僧的修行与天台相似,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3. “不知名树檐前长”:无名树木的生长,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顽强。
    4. “曾问道人岩下来”:询问道士关于岩石的来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欲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似天台”比喻高僧的境界,暗示超然的精神。
    • 拟人:藤影的摇曳仿佛有生命,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整体感情基调宁静而深邃。

意象分析:

  • 藤影:象征着幽静、宁静的环境。
  • 高僧: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 不知名树:暗示对自然与生命的无知与敬畏。
  • 道人:代表智慧与哲理的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与哪个地方相似? A. 寺庙
    B. 天台
    C. 岩石

  2. “不知名树”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知识
    B. 神秘与生命
    C. 离别

  3. 诗人向谁询问岩石的来源? A. 高僧
    B. 道人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鹿柴》与周朴的《无等岩》,两者都描绘了山水自然,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美,而周朴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菊 晚菊 酴釄菊 桃花菊 塔子菊 寿客 寿客 石菊 石菊 十样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仪已久 词说 好勇斗狠 飞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奄奄一息 秃宝盖的字 心字底的字 衣敝履空 不知头脑 厮抬厮敬 诛开头的成语 盾牌 伤教败俗 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耸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牵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