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36:49
作者: 李端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对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蹄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佩思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自从君弃妾,憔悴不羞人。
惟馀坏粉泪,未免映衫匀。
我回忆起初嫁给你的时候,头发的花鬟像绿云一样飘逸。
当我点亮灯光,走进绮丽的帐幕,与你面对面脱去罗裙。
我轻步教你歌舞,偷偷对客人散发香气。
我的容颜在南国受到重视,名字在北方也传闻已久。
自从失去了你的恩情,我反而感到身心憔悴。
对着镜子不再梳理头发,倚窗而泣,空自落泪。
新人不要自以为是新宠,秋天来临时终究会失去春天的美好。
自古以来,被闭在长门内的人,必定是宫中最得宠的人。
在玉垒城边,争相奔跑的马匹,铜蹄在市里同乘舟船。
佩环在耳边叮当,思念无尽,掩袖低头却不流泪。
曾几何时,我以歌声邀客醉,今天却因面对你羞愧而不敢舞动。
我忍耐着怀念平生的曲调,独自一人走进襄阳的旧酒楼。
自从你抛弃了我,我憔悴得不再羞愧。
只剩下残留的粉泪,未免映衫上匀染。
作者介绍:
李端,字景山,唐代诗人,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擅长描写女性的命运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爱情的渴望。女性在婚姻中常常处于弱势,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失落与悲伤。
《妾薄命三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婚姻中遭遇的无奈与悲凉。诗人以“忆妾初嫁君”开篇,唤起了初嫁时的美好回忆,令人感受到一丝温柔。接着通过“回灯入绮帐”的描写,展现了两人亲密的瞬间,暗示了初恋的甜蜜。然而,随着“失恩意”的出现,转瞬即逝的幸福被抛弃,忧伤与憔悴开始弥漫。诗中反复提到的“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更直接表达了失去后的孤独与自怜。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垒城边争走马”和“铜蹄市里共乘舟”,象征着繁华背后的浮华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望。作者在最后,用“惟馀坏粉泪”总结了内心的绝望与无助,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感叹。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李端成功地传达了对爱情与人生的理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失落,反映出对命运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对爱情的脆弱和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句表达了失去爱情后的孤独?
A. 忆妾初嫁君
B. 对镜不梳头
C. 玉垒城边争走马
“花鬟如绿云”中“绿云”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的头发
B. 青春的年华
C. 美好的爱情
此诗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战争的残酷
B. 女性的命运与爱情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相比,两者均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哀,但李清照更倾向于抒发对爱情的怀念与绝望,而李端则更侧重于命运的无奈与现实的压迫。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推荐书目: